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rachen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蒂凡尼的早餐》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南方文学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作品。小说面市后,极受读者欢迎并多次再版,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霍莉·戈莱特利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交际花,她的生活中充满了新奇和渴望,形形色色的男人围绕着她,而她则巧妙周旋,游刃有余。这部小说为卡波特带来了空前的名声,同时也成为他写作生涯的转折点。《蒂凡尼的早餐》创作于1958年。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卡波特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影响,但是本文认为小说中体现的人生主题与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存在主义十分吻合,卡波特对霍莉的描写与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也不谋而合,因而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蒂凡尼的早餐》,从而使人们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新的认识。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卡波特生平及《蒂凡尼的早餐》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并介绍了存在主义及其代表人物萨特。对萨特存在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存在先于本质”等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对应存在主义基本概念,从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做了存在主义解读。小说主人公霍莉通过三次重要选择确定了自己从农村到城市,从普通女孩到社交女郎,最后再次忘却过去,远赴南美的人生轨迹。在这三次自由选择中,她承担了选择的责任,证实了自我的本质。在她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霍莉也经历了焦虑、异化、痛苦、自欺这些心理困惑。她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归纳为欲望、冷漠、憎恨与爱情。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小说《蒂凡尼的早餐》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特征,对该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能让读者对该小说有一个新的认识。《蒂凡尼的早餐》不仅仅是一部畅销的小说,更是一部关注人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作品。尽管小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小说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困惑与当代人有着诸多相似。通过对《蒂凡尼的早餐》的存在主义解读,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体现的存在主义特征及内涵。
其他文献
分析了从2000-2009年10年间南宁市商品房价格的特点和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状况。对南宁市商品房价格与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
从国家安全、海洋开发、监测平台的发展需求方面,阐述了深海监测平台对深海环境监测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国家“863计划”的要求,开展了本项工作,由
明确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种的潜在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为研究对象,以其扩散蔓延的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它的用法主要为代词、动词、助词三种。通过对《论语》中“之”字的助词用法的考察,分析“之”字在助词用法上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正> 笔者根据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制作的中国专利文摘(光盘),采用关键词和分类号进行检索,共得到1985年(中国专利法开始实施)~1996年申请并公开的抗癌中草药专利文献281件(以下
开关磁阻电机因其结构简单坚固,调速范围广,调速性能优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但相比较于传统电机,存在着转矩脉动这一无法避免的缺点。本文在列举分析了传统控制方法的优劣点的
无论初等教育还是高校外语教学,各级各类大纲均提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教学渗透文化因素,但大都流于宏观指导层面。在一线教学实践操作的层面,更需要建构跨文化交际能
孩子进入叛逆期,大部分家长束手无策,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是很多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本文针对如何正确对待孩子青春期逆反提出建议。
习语是众多学者研究文化的切入点,随着西方学者对于习语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国内的习语研究也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许多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以借由习语研究加以证实。
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开发的成熟与深入,具有鲜明主题的特色居住区迅速发展起来,丰富多彩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然而在营造居住区主题景观的过程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