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实质是探讨其背后的利益关系,不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重视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对于欠发达国家而言,谋求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维护和提高国家利益,首先需要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理论观念,需要政治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市场化不是一个仅仅根据经济学原理就能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是个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阶层、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社会进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冲击和冲突,出现些许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中国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所积累并形成的问题和矛盾也非常突出。产生所有问题的根源无不与我国全面转型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改革不相协调,尤其是与政府转型的严重滞后密切相关。
中国的经济转型,本质上是一个利益格局的演化过程,其背后显现出的是权力与权利的重复博奕。各种利益主体及其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变化和整个社会的权力对比结构的演变构成了这一过程的主要内容。而且,政府以及政治因素成为必需的考察变量。在这一基本前提下,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政府转型。
本文的第一部分“导论”,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学新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这一基本的双重语境中,明确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并由此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权力——利益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理论阐释”,独立的文献综述形式,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及其政府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学术发展脉络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理清政府在不同理论中的角色、职能作用以及行为方式。涉及政治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
第三部分“比较借鉴”,是对国内外的现代政府发展模式对比研究与分析,主要归纳概括了国外现代政府理论的演变与实践的最新发展方向,对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国政府行为模式,总结了各国市场经济成长中政府角色职能转变、行为方式调整的经验,探讨了各国政府在当代市场经济新发展中的改革趋势以及对中国经济转型特别是政府转型的启示。
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是基于利益——权力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权力分解带来利益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博奕与重新整合。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与创新行为对市场经济发育成长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政府职能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虽然在与成熟市场美国的政府职能结构相比还有差距。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对挑战政府责无旁贷。
第五部分“应对策略”,主要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与机制的转变和政府治理行为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政府转型的价值取向和具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