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旅游目的地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旅游地核心区搬迁居民对生态移民的感知直接影响到其对于生态移民工程的支持与认可。搬迁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感知的动态变化是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状况的“晴雨表”,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将搬迁居民的感知与态度作为生态移民工程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即将实施的第三次移民搬迁背景下,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搬迁居民在2010年和2016年对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情况。在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推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从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心理影响及移民政策五大维度对比2010年和2016年搬迁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感知的差异情况;其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比分析3种不同安置类型的搬迁居民在2010年和2016年对生态移民影响感知的变化情况;最后使用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2010年和2016年居民对生态移民的整体感知情况。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搬迁居民对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始终持肯定态度。与2010年相比,居民在2016年对生态移民带来的经济影响感知更加积极和弱化了生态移民带来的心理影响;2010年和2016年搬迁居民对生态移民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始终持中立态度、普遍赞同生态移民给资源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对移民政策的感知依然十分消极。 (2)居民对生态移民工程感知最为明显的是与其切身相关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如经济收入、就业培训机会、子女上学条件、“农转非”身份、基础设施及医疗金融公共服务等。 (3)与2010年相比,不同安置小区居民在2016年对生态移民带来的经济影响感知差异程度扩大;心理影响感知差异不明显;对文化娱乐、科教培训机会及邻里关系的感知差异在不同阶段呈现扩大趋势;对景区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的分歧拉大;对子女上学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安定状况感知趋于相同;对移民政策的关注点从后续生产扶持和保障体系转移到了生态移民意图和政策执行等方面。 (4)从5大指标体系来看,2010年移民政策影响、经济影响及心理影响是影响居民对生态移民整体感知的主导因素,2016年变化为移民政策影响和经济影响。其中,月收入水平,经济影响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移民政策影响中的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督显著地影响着居民对生态移民的态度。就业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是居民持续关注的重点。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公开透明移民政策,加强对移民政策的执行监督力度;加大惠民工程投资力度,集中解决居民关注的就业培训、子女上学及“农转非”身份等问题;加大教育投资,提高生态移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对三种不同安置方式的小区应采取差别化的生态移民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