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自主研发的光自养微繁殖系统进行了厚荚和黑木两种相思树种生根驯化阶段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的研究,同时与传统组培进行了生根培养的对比试验,证实相思种苗进行光自养的可行性。光自养微繁殖技术与传统组培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组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相思种苗的快繁开辟一条新途径,并使之成为适合于我国南方种苗生产的、具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快繁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自养微繁殖中,在不同的多孔培养基质与基质培养液中,两种相思树种的生根效果不同。其中厚荚相思和黑木相思均在沙培养基质上取得了较好的生根效果,并在以水为培养液的基质中生根良好,生根率最高,厚荚相思生根率达91%,黑木相思生根率达89%。2.光自养微繁殖中,琼脂培养基中抗菌剂退菌特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两种相思树种生根率和污染率的影响不同,7号处理(浓度500mg/kg,添加量5mL)为培养基表面抗菌剂的最佳处理方式,其中,厚荚相思的生根率为83%,污染率为10.07%,黑木相思的生根率为86%,污染率为9.02%。3.两种相思树种在不同光强模式下的生根效果不同,均在光强模式2(0-7d低光强,控制在2500-3000lx范围内,光照时间12h/d,8-10d达到4000-5000lx,光照时间14h/d,10d以后要达6000-8000lx,光照时间14h/d)下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优势。在此光强模式下(其他环境因子不变),琼脂培养基和沙培养基质中植株的各项指标(生根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都优于其他光强模式。其中,厚荚相思生根率分别达84%和92%,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27.6mg/株和25.6mg/株,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4.1mg/株5.2mg/株;黑木相思情况相似,在琼脂培养基和沙培养基质中的生根率分别达85%和90%,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20.7mg/株和19.8mg/株,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3.5mg/株4.0mg/株。4.在生根培养的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和传统组培技术的比较研究中,厚荚相思在光自养方式下的沙培养基质中生根效果最好,除了生根率,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处于中间水平,污染率(0)、根系活力(2997.501mg/(g·h))、地下部分生物量(5.3mg/株)、移栽成活率(90%)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培养方式中的厚荚相思生根苗。另外,厚荚相思的生根率在传统组培中最高,为95%;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在光自养方式下的琼脂培养基中最高,分别为1.47mg/g和27.3mg/株;黑木相思同样在光自养方式下的沙培养基质中生根效果最好,除了生根率,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处于中间水平,污染率(0)、根系活力(2374.781mg/(g·h))、地下部分生物量(4.2mg/株)、移栽成活率(93%)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培养方式中的黑木相思生根苗。另外,黑木相思的生根率在传统组培中最高,为94%;叶绿素含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在光自养方式下的琼脂培养基中最高,分别为2.30mg/g和21.0mg/株。5.通过两种相思树种光自养微繁殖技术与传统组培技术成本的比较分析得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产苗率。其中,厚荚相思的光自养生根方式比传统组培生根方式生产成本降低了约45%,黑木相思则降低了约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