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mmatical Metaphor in Scientific Discourse-A Case Study of Biological Textbooks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的语法隐喻理论,采取定性研究结合定量研究的方法,对选取的生物教材篇章进行分析。语法隐喻的概念于1985年由韩礼德提出,使隐喻的研究从词汇层深入到语法层。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属于成人的语言,极少在幼儿的话语中出现,因此可以从个体发育的角度研究语法隐喻。受该理论的启发,本研究中分别从美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生物教材中挑选可比较性的科学语篇,试图找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科学教材中语法隐喻的差异,以便进一步研究儿童语言隐喻的发展。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成13种类型。本文根据这一分类,将四个文本中的语法隐喻进行标识和分析,并比较不同文本间的共同点与差异。  结果显示有两方面的共同点。首先,在每个文本当中,类型1(由特征转变为事物)、类型2(由过程转变为事物)、类型3(由环境转变为事物)、类型4(由关系转变为事物)的数量约占所有语法隐喻总量的60%,这表明名词化是语法隐喻中的主要类型。其次,语法隐喻很少单独出现,而是形成有机的集群,称为语法隐喻综合征。  研究还揭示了语篇在语法隐喻的数量、类型、语篇发展、词汇密度四个方面的差异。首先,随着读者年龄的增长,相对应的教科书语篇中出现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并且低级的语法隐喻综合征出现在所有的文本当中,而高级的语法隐喻综合征只出现在高年级的文本。此外,随着语法隐喻在文本中的占有率逐渐增长,其相对应的词汇密度也有所上升。最后,由一致式到隐喻式这种语篇发展模式在年轻读者的文本中更为普遍,从而降低了理解语篇的困难。  这些差异性表明,针对9-19岁学生编写的生物文本中,语法隐喻是呈线性地逐步发展,并没有出现发展停滞或突然的变化。本文有望加深对语法隐喻以及语言发展的研究,并应用于教学领域。
其他文献
关于[(VP) want DP]的解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Quine1960,Bach1968)。传统的方法认为在want的补语里存在一个含有英语动词have或get的隐性从句,即want DP可以
由于世界纺织染料市场出现转机,染料公司加强了新纺织染料的开发,2002年全球开发的新纺织染料达190个,比上年增长了50%,其中分散染料51个,活性染料46个,荧光增白剂39个和数字
期刊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是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爱尔兰著名女作家。在伏尼契的众多作品中,小说《牛虻》最为著名,可谓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作品。它享誉世界,尤其为中国当今四十至六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ree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hot milk-impregnated-processing,cold milk-impregnatedprocessing and hot sand method on th
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接受并且处理信息的心理模式,不同的学习者在对同样的语言材料或者语言信息进行处理时,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学习者获取、储存、处理以及应用信息
以市场为导向,以扩量增效为目标,王伟让广西南宁公司在成品油直分销市场的占有率保持78%左右。
在同性恋仍被归类为禁忌话题的中国,同性恋者在公开场合中依然要隐藏自己的真正身份。然而,随着网络聊天的兴起,同志终于可以在网络聊天室展示真实的自己,分享同志经验并形成真正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但在来华的形形色色西方人中,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底层民众最强有力的冲击或许当属传教士及其所代表的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传教士与农村的关系渐渐成为学界
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无论是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还是在书面的文学作品中,隐喻都是随处可见的。一直以来,隐喻都是语言学家进行研究的焦点,Lakoff和Johnson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