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接入对电网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电由于具有可再生、清洁的优点,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有的比例正在越来越大。随着风力发电输出容量的增大,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影响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李雅普诺夫线性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风电机组与无穷大母线相连的简单系统的线性化方程,并分析了简单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然后研宄风电场接入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研究了风机的机械系统部分模型,包括空气动力学模型、适用于不同类型风机的单质量块和两质量块轴系模型以及桨距角控制系统模型;推导出了双馈感应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在同步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建立了双馈感应变速风力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的变频器及其控制系统模型。  研究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的简单系统模型,并得到了简单系统的线性化状态方程矩阵形式。用特征值分析法计算出了风机简单系统的特征值和参与因子,研究了风机引入的振荡模式的阻尼特性和产生机理。结果表明,两类风电机组的简单系统均既存在振荡模式又存在衰减模式,其中的振荡模式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且主要由风电机组机械系统以及变频器的控制系统引起。  考虑风电场的出力以及风电场与系统的联络紧密程度两个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双馈感应电机风电场和永磁直驱同步电机风电场接入多机系统后,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特征值的阻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两类风电场的接入,均使得系统特征值右移,阻尼比减小,对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不利,且对区间振荡模式的影响大于对局部振荡模式的影响;另外,随着风电场和系统联络紧密程度的降低,系统特征值右移,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变差。
其他文献
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普及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DG和EV接入配电网不仅能够补充系统用电高峰期的供电不足、降低环境污染,而且
本研究采用Superarray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微芯片分析RAB5A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共获得了5个差异表达基因,RAB5A基因促进S100A4的表达,同时抑制了NM23A、Rac1、CST3、COL4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由于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各大区电网的跨区域、远距离弱互联以及各种快速励磁系统的投入使用,系统的低频振荡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励磁系统中附加PSS(Power system stabilizer,电力系统稳定器)是解决这样的低频振荡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适当的机组上安装参数合适的PSS才能有效抑制系统的低频振荡,否则可能在增强某些振荡模
电网中有大量电机等感性设备的存在,会给电网注入大量的感性无功功率,即会消耗大量的容性无功功率,造成电网功率因数偏低,降低电能质量,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补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的应用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峰。电能表作为与用户进行结算的设备,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电力用户和电力部门经常为此发生纠纷。如何准确有效监控到现场的电能表的数据,并予以最大效率的应用,是电力部门近年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能表远程监控以及应用的系统的主要原理、功能、设计以及相应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信道与各类电能量采集设备远程进行通讯,电能量采集设备则通过RS-48
随着大规模使用与消耗传统化石能源,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力地发展。然而,由于风能具有随机波动性,大规模风电并网会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本实验就是以钩端螺旋体中的LAO131蛋白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基因克隆、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和功能分析。  本实验从钩端螺旋体的cDNA文库中克隆到LAO131全长序列,构建到表
本实验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研究了两者在鸣禽白腰纹鸟(Lonchurastriata)小脑皮层和RA核团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及成年时的表达情况。 本文结合本室前期
产氧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由四个膜蛋白复合体催化发生的。其中的PSⅡ和PSⅠ尤为重要,两者的协调运转是光合作用高效进行的前提。许多的光合系统亚基以外的蛋白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致命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威胁之一。流感病毒感染涉及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宿主利用自身防御系统抵抗病毒的入侵,另一方面病毒设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