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冲突及处理策略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冲突是父母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双方表达出来的对立或不一致。亲子冲突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过于频繁、激烈的亲子冲突会给亲子关系及父母和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适度的亲子冲突则有利于提高幼儿情绪控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往国内关于亲子冲突的研究多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处于“第一反抗期”的3-6岁幼儿鲜有涉及,且缺乏从亲子互动双方同时入手的系统研究。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和图片测试,目的在于考察3-6岁幼儿家庭亲子冲突的现状以及亲子双方冲突处理策略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减少亲子冲突对幼儿的消极影响并为亲子关系研究提供补充。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三所幼儿园选取283名小、中、大班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亲子冲突及处理策略父母问卷》考察亲子冲突的现状和亲子双方的冲突处理策略,采用《幼儿亲子冲突图片测试表》考察幼儿对亲子冲突的感知。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一)在亲子冲突的现状上   1.总体上,3-6岁幼儿家庭亲子冲突发生频率较低,主要以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为主。冲突类型在父母的学历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亲子冲突的强度介于比较平静和一般之间。   3.亲子冲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家务事上。   4.母亲与幼儿的冲突显著多于父亲。   5.男孩与父亲的身体冲突和学习习惯上的冲突极其显著地多于女孩。   6.女孩与母亲在孩子外表和学习习惯上的冲突极其显著地多于男孩,在做家务事和外表上的冲突强度显著高于男孩。   7.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父、母与孩子在学习习惯上的冲突频率和强度都越来越高。   (二)在亲子冲突解决策略上   1.父、母亲使用最多的是协商策略。幼儿最常用的是妥协和回避策略。   2.对比男孩,父亲会对女孩采取更多的妥协和协商策略。   3.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更多地对幼儿运用协商和回避的策略。   4.年龄越大的幼儿越少使用攻击反抗的策略,越多地运用协商的策略处理与父亲的冲突,越少地通过求助第三者处理与母亲的冲突。   5.父母的年龄对其亲子冲突策略的影响不显著。   6.幼儿的性别对其亲子冲突策略的影响不显著。   (三)在幼儿对亲子冲突的感知上   1.幼儿与父母发生冲突最多的是吃零食场景(饮食习惯),其次是买玩具(消费习惯)。   2.幼儿与母亲的冲突多于父亲。   3.幼儿知觉下的亲子冲突在幼儿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大班幼儿感知到的亲子冲突显著多于中班。   5.父母学历对幼儿知觉下的亲子冲突影响不显著。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圈子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社会生态,可以看作是社会支持的载体,它是指一类具有共同兴趣或是共同特征的人聚集在一起。根据圈子的不同构成方式,可以将圈子分成现实圈子和虚拟圈
学位
近年来,学习倦怠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地域特点、民族特点等因素都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习倦怠的形成,如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有利于国家间的文化与教育的互相交流和了解,也有利于国与国之间
学位
旅行中敲开当地人的家门并不是难事。但山民性格的瑞士人,家门却极少对陌生人打开。于是挂在酒店门口的“Typicaly Swiss Hotels”铜牌,就成为旅行者进入瑞士当地生活的摩斯
在外观方面,轮廓动感的前倾式发动机罩及向双肾型进气格栅方向收窄的前照灯,令全新BMW 2系敞篷轿跑车的前脸凝聚了超凡的魅力,仿佛时刻专注于前方道路,充满蓄势待发之感.平行
学位
国外学者Judge于1997年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内在工作动机等变量的关系,使核心自我评价成为人格研究的新取向;工作特征、内在工作动机
学位
如果为夜晚带来日光,让驾驶员能看得更清楚,就会改善驾驶舒适性,这样会使驾驶变得更轻松,而且还不会产生疲劳,当年LED技术的口号就是“为夜晚带来日光”。
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一种语言或文化的存在意味着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明的某个组成部分的鲜活生命力。事实上,新西兰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语言多样化的美丽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探究澳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小学生在初始沙盘游戏构建时,对沙具的选择以及主题建构的布局有何差异。   研究首轮的对象为203名小学学生,先透过“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