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和BL-Ⅰ大鼠体内代谢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代谢产物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重要资源,为了从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成分,本文以抗真菌和肿瘤细胞为活性指标,从海洋、火山土壤等极端环境分离筛选出2株活性好和稳定性强的菌株。采用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法(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HPLC等),对两菌株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其结构。从长白山火山土壤分离的真菌CBS-P-2,根据其显微特征和菌落形态特征,鉴定为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从其菌液的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到44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bu tyrolactone X(P1)、aspernolide H(P2)、aspernolide Ⅰ(P3)、aspernolide J(P4)、asper terric acid A(P5)、asperterric acid B(P6)、butyrolactone Ⅰ(P7)、butyrolactone Ⅳ(P 8)、aspernolide E(P9)、butyrolactone V(P10)、butyrolactone Ⅱ(P11)、3-hydroxy-5-[[4-hydroxy-3-(3-methyl-2-buten-1-yl)phenyl]methyl]-4-(4-hydroxyphenyl)-2(5H)-furanone(P12)、4-hydroxy-3-(3,4-dihydroxy-3-methylbutyl)-benzoic acid(P13)、4,5-dihydroxy-2-methylcyclohex-2-enone(P14)、4-hydroxy-3-prenylbenzoic acid(P15)、2-(2-hydroxypro pan-2-yl)-2,3-dihydrobenzofuran-5-carbaldehyde(P16)、2-(2-hydroxypropan-2-yl)-2,3-dihy drobenzofuran-5-carboxylic acid(P17)、4-(4-hydroxyphenyl)-2(5H)-Furanone(P18)、terr ein(P19)、asterriquinol E(P20)、asterriquinol F(P21)、asterriquinol D methylether(P 22)、terremide F(P23)、methyl 3,4,5-trimethoxy-2-(2-(nicotinamido)benzamido)benzo ate(P24)、acetylapoaranotin(P25)、acetylaranotin(P26)、asterrelenin(P27)、epi-Aszo nalenin A(P28)、terretonin A(P29)、terretonin(P30)、terretonin C(P31)、methyl-2-[3,5-dichloro-2,6-dihydroxy-4-methyl-benzoyl]-5-hydroxy-3-methoxybenzoate(P32)、sulochri n(P33)、(Z)-6-acetyl-3-(1,2-dihydroxypropylidene)-5-hydroxy-8-methylchroman-2-one(P 34)、rheochrysidin(P35)、1,5-Dihydroxy-3-methoxy-7-methyl-9,10-anthraquinone(P36)、3,4-dihydro-6,8-dimethoxy-3-methylisocoumarin(P37)、6,7-dimethoxy-4-hydroxymellein(P38)、6-hydroxymellein(P39)、4-羟基苯甲酸(P40)、4-羟基苯甲醛(P41)、环(甘-脯)(P42)、环(缬-羟脯)(P43)、环(苯丙-羟脯)(P44)。其中,化合物P1-P6为新的丁内酯类衍生物;P13为新的苯甲酸衍生物;P20、P21、P23为新生物碱;P19为新的天然产物。从山东日照黄海海域的海水样品中分离得到真菌Acremonium fusidioides,RZ01,从其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22E)-25-carboxy-8β,14β-epoxy-4α,5α-dihydroxyergosta-2,22-dien-7-one(R1)、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 醇(R2)、夫西地酸(R3)、fusidione A(R4)、microperfuranone(R5)、2-Phenylethyl α-L-rhamnopyranoside(R6)、6’-O-acetyl 4-phenethylβ-D-glucoside(R7)。其中,化合物R1为新的甾体:化合物R4为新的环戊酮衍生物;化合物R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R1、R3、R5为首次从该属真菌分离得到。从真菌CBS-P-2中分离到的丁内酯-Ⅰ产量很大(200mg/L),且文献报道该化合物是选择性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本文探索了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通过给大鼠灌胃BL-Ⅰ后收集其尿液和粪便,从尿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5个代谢物,利用波谱学手段鉴定了其中2个代谢物的结构,分别为3-hydroxy-5-[[4-hydroxy-3-(3-meth yl-2-buten-1-yl)phenyl]methyl]-4-(4-hydroxyphenyl)-2(5H)-furanone(MAl)^4,7-dihydrox yisoflavane(MA2);从粪便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24个代谢物,利用波谱学手段鉴定了其中20个代谢物的结构分别为Butyrolactone Ⅶ(MB1)、3-hydroxy-4-(4-hydr oxyphenyl)-5-methoxycarbonyl-5-(4-hydroxy-3-formylbenzyl)-2,5-dihydro-2-furanone(M B2)、3"-hydroxymethyl-butyrolactone Ⅰ(MB3)、8"S-hydroxy-9"-en-butyrolactone Ⅰ(MB4)、8"R-hydroxy-9"-en-butyrolactone Ⅰ(MB5)、butyrolactone Ⅲ(MB6)、aspernolide E(MB 7)、8"R-butyrolactone Ⅴ(MB8)、butyrolactone Ⅴ(MB9)、7"R,8"S-dihydroxy-4",9"-ep oxy-butyrolactone Ⅰ(MB10)、7" S,8"R-dihydroxy-4",9"-epoxy-butyrolactone Ⅰ(MB11)、7"R-acetyl-8"S-hydroxy-4",9"-epoxy-butyrolactone Ⅰ(MB12)、7"S-acetyl-8"R-hydrox y-4",9"-epoxy-butyrolactone Ⅰ(MB13)、7"R-methoxy-8"S-hydroxy-4",9"-epoxy-butyrola ctone Ⅰ(MB14)、3-hydroxy-5-[[4-hydroxy-3-(3-methyl-2-buten-1-yl)phenyl]methyl]-4-(4-hydroxyphenyl)-2(5H)-furanone(MB15)、8"-hydroxyl-9"-en-demethoxycabonyl-butyrolact one Ⅰ(MB16、MB17)、7",8"-en-4",9"-epoxy-demethoxycabonyl-butyrolactone Ⅰ(MB18)、cycloreversed-2-oxo-propyl-butyrolactone Ⅰ(MB19)、9"-epoxy-cycloreversed-2-oxo-pr opyl-butyrolactone Ⅰ(MB20),其中 MB3-MB5、MB8、MB10-MB14、MB16-MB21 等 14个代谢物为新化合物。从真菌CBS-P-2中分离得到的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P20-24和3个二倍半萜类化合物P29-31进行了体外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O释放活性,结果显示,新化合物P23显示出很强的NO抑制活性,IC50值为2.3 μM,化合物P21、P22、P29显示出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1.3、17.1、17.8 μM。从真菌RZ01中分离得到的2个新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R1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16.6 μM。采用MTT法测试了 15个代谢产物以及从真菌CBS-P-2中分离得到的6个丁内酯衍生物对四种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BL-Ⅰ、MB15、MB16、P4对HL-60细胞显示出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3.2、16.3、8.8、19.0 μM;化合物MB4对HCT-116细胞显示出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为28.9 μM。所有被测化合物几乎对HCT-116细胞、ASPCI细胞、PC-3细胞仅有很弱或几乎没有生长抑制活性。对部分代谢产物 BL-Ⅰ,MB3-MB5,MB8-MB13,MB15-MB16,MB18 进行了抗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MB4、MB5、MB15、MB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 分别为 125、125、7.8、250 μg/ml,BL-Ⅰ对枯草芽孢杆菌Escherichia coli显示出弱的抑制活性MIC为500 μg/ml。对得到的一系列丁内酯代谢产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些列化合物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与阳性对照Vc(ICs0=25.11 μM)相比,除了化合物MB10、MB15、MB16显示相对较弱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38.81、34.31、51.02μM,其他化合物均显示出于阳性药相当甚至强于阳性药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P8和MB13显示出最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15.93、14.35 μM。在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中,所有被测化合物都显示出显著的强抗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Vc(IC50=12.5 μM)相比,除了化合物P4和MB5表现出稍弱于阳性药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29.6、19.9 μM,其余化合物均显示出强于阳性药Vc的抗氧化能力。采用Griess法考察了 14个BL-Ⅰ代谢物以及3个丁内酯类化合物对LPS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NO的抑制活性,各化合物在100 μM和50 μM两个浓度条件下对NO释放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样品稀释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后,化合物对NO释放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被测的6个化合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活性结果显示,BL-Ⅰ抑制NO释放的IC50值为2.11 μM,代谢物MB11的抑制活性稍强于BL-Ⅰ,IC50值为1.35μM,MB5、MB6、MB8、MB16四个代谢物的抑制活性远强于BL-Ⅰ,IC50值分别为0.23、0.34、0.48、0.79 μM。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当下发展状况,进行优化和改良。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很容易忽视施工管理工作,导致后期道路桥梁投入使用时,发生一系列安全隐患或出现结构变形等质量问题,影响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对该方面技术管理加以重视,熟练掌握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相关管理要点。
期刊
1900年到1937年间的中国历史小说理论,作为中国历史小说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历史小说理论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论文以这一时期的历史小说理论文章为重点,并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小说创作,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小说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这一时期历史小说理论在内容与地位上的独特性。具体来看,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初步探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小说理论,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小说理论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战略,其中风能是最具商业化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我国风能富庶区与负荷中心相距较远,须经远距离外送消纳,串联电容补偿有助于提高远距离输电容量,但是串补电容的引入会诱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威胁着系统运行安全。把握风电场经串补外送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及诱发条件,是有效防范运行风险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双馈风电场接入含固定串补系统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间歇性低氧(IH)大鼠模型,探究TRPC在OSAHS大鼠心肾中的表达。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9)与对照组(n=9)。每天10:00-18:00将实验组大鼠置于处于间歇性低氧舱内,照组大鼠置于常氧舱内,期间周围环境安静、黑暗,建模4周。应用q RT-PCR和WB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心脏和肾脏组织中相关TRPC m RNA、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q RT-
行政诉讼作为三大诉讼之一,是公民在面对与行政机关的矛盾时,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使得这一诉讼制度并没有很好的实现价值。其中,行政诉讼管辖制度不合理是一项重要原因。由于我国行政机关的强势地位,地方司法受行政影响较深。而行政诉讼管辖制度以“原告就被告”为原则,这便导致行政机关能够更便利对法院施加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制度出现了,主要措施为司法管辖区域与行政区划
D-甘露糖是一种功能性糖,具有诸多有益生理功效如益生元功能、降血压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传统的提取法和化学法在制备D-甘露糖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有机试剂且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利用生物法制备D-甘露糖成为最近的研究热点,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通过D-来苏糖异构酶催化D-果糖转化为D-甘露糖。D-来苏糖异构酶(D-LIase)是一种醛酮糖异构酶,有较宽的底物谱,多用于催化D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造业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稳定高效地输出产品。在生产制造中,生产制造的整体效率与流水生产线平衡的问题密切相关。生产线平衡是对一整条生产线的整个工序进行平衡,调整工作地的作业元素分配,以使各个工作地作业元素的时间总和尽量相等,以达到工作地平衡效果的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在N公司实地实习一年的所见所闻,针对N公司的电动汽车底盘装
背景:脂肪肝是肝脏对脂质的代谢异常,导致脂肪在肝组织内大量聚集而出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聚集为主要改变。根据其发病与饮酒的关系,主要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随着疾病的发展,脂肪肝可从初期的单纯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炎,继续加重则为肝纤维化,严重者可发生肝硬化最终成为肝细胞癌。目前,脂肪肝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日益增长,对脂肪肝的诊断
在地球海洋中,当温度和盐度同时存在水平梯度时,就很可能发生温盐侵入现象(thermohaline intrusion)。这类现象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同时也是影响海洋中水平方向上热量和盐度输运的重要过程。温盐侵入现象的一个重要驱动机制是双扩散对流过程,即由于温度和盐度具有截然不同的分子扩散速率而导致的一类特殊浮力驱动流动。本文工作针对海水真实物性参数,研究水平温度和盐度梯度驱动的温盐侵入流动现象,
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快速打击和战场生存能力的需求,军用飞机亟需更强的防护性、机动性和灵活性。这对装甲防护提出更高的轻量化要求,在保证装甲原有的防护性能基础上,减轻防护装甲的重量。在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异形陶瓷结构和整体包覆结构的方案。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轻质陶瓷复合装甲进行分析和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装甲轻量化的设计要求。本文为了满足抵御12.7mm穿甲燃烧弹的侵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