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题材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非闇是中国二十世纪工笔花鸟画坛的领军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宋代以来逐渐陷入衰落的工笔花鸟画,培养了一大批弟子门人,对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题材问题是当前工笔花鸟画创作面临的瓶颈,如何创新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而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运用文献法、作品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题材问题展开论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对于非闇其人及其花鸟画进行介绍,首先探讨介绍了于非闇的生平,以及其花鸟画绘画风格的形成背景,从清末民初绘画领域出现的新风尚、中西文化冲突,以及北京美术界的情况展开论述。于非闇最终站在传统民族文化立场之上,立志继承和创新工笔花鸟画的题材和技法,选择了工笔花鸟画复兴之路。接着论述了于非闇的创作阶段和花鸟画的风格特征,对其个人经历、绘画创作思路和艺术分期作了介绍。二、对于非闇花鸟画的题材展开分类研究,这是本文的重点。介绍了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题材的内容,并分析了题材中的鸽子、牡丹、荷花、草虫、喜鹊等具有代表性的题材。三、分析了这些题材背后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祈求和平吉祥、祝愿祖国强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最后分析了于非闇花鸟画题材形成的原因,认为是对传统工笔花鸟画题材的进一步丰富、对写生的高度重视,以及新政治环境的感召三个方面。四、分析了于非闇花鸟画的艺术定位。主要从后人对于非闇花鸟画的高度评价、"于派"花鸟画的形成和其对传统花鸟画的继承和贡献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通过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题材研究,希望可以深化于非闇的研究,为未来的工笔花鸟画研究提供启示和准备。也希望本研究有助于工笔画花鸟画创作题材的创新,有助于笔者和同仁创作水平的提升。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当代“80后”青年绘画学习者如何去延续传统绘画的精神为立足点和切入点,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由古至今的流变与“80后”自身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创作及怎么样去延续进
纵观中国艺术史,无论是古代绘画还是当代绘画,只要是谈论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形式,最终还是需要我们具体落实到绘画的语言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
期刊
欧洲超现实主义画派诞生之后,中国美术理论界对这一艺术研究经历了很多曲折,对这一流派的艺术家们的研究也走过不少弯路。本文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上,以欧洲魔幻超现实主义代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02.032),来自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的Maurizio Zamboni等人研究了不同浓度氮对新葡
期刊
在清末到民国的上海,明显具有商业属性的书画社团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书画家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个
自李唐以后,佛教日益衰落,到金代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支持一度繁荣发展起来。山西地区现遗存的佛寺壁画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仅存的三处金代佛寺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
中国素有“衣冠之国”的美称,服饰文化博大精深。肚兜是中国的传统内衣,它不仅是唯美的、静止的服饰生活用品,更是充满着灵性的艺术品和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肚兜图案的
在中国的画坛上,倪瓒、王蒙与黄公望、吴镇被世人并称为“元代四大家”。纵观他们的绘画艺术创作经历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独特的绘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