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李唐以后,佛教日益衰落,到金代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支持一度繁荣发展起来。山西地区现遗存的佛寺壁画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仅存的三处金代佛寺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许多文献和地方志早已证明,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佛服饰多有变化,逐渐呈现汉化的特征。在金代这一时期,民族和文化的多元融合的因素,表现得佛衣样式上多变、融合,一是敷搭双肩下垂式由辽代末期开始流行于山西北部地区,在金代壁画中继续沿袭辽代末期风格,后期融入"半披式"佛衣样式,并施钩纽,继承唐、辽时期的风格特征;二是褒衣博带式佛衣披着在山西地区呈现出与南方不同的特征,总体上继承北宋时期的风格特征。本文主要以图像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金代山西地区三所佛寺壁画中佛服饰进行图像学的分析,并通过与山西开化寺北宋壁画中佛衣样式进行比较,深刻的对比分析出金代时期山西壁画中佛服饰的披着样式,以及受地域、民族、文化各方面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进而更好的论证金代壁画的时代特征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