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离不开学校良好的道德教育。高中学校德育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展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和高考的导向作用,高中英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语言技能的提高。加之传统学校德育主体的分化,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即普通科任教师往往忽视自身的德育职责,忽视英语学科的德育作用,继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需要。这不仅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且使英语学科教学特有的德育功能得不到应有发挥,英语教师在学生价值观引导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德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德育。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二者并重,双管齐下,这是教育的知识性和道德性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思想性的人文学科,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题材广泛、素材丰富,为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便利。把德育渗透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既能履行英语教师的德育责任,挖掘英语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潜力,弥补传统学校德育方式的不足,又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相关德育理论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相关文件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通过相关问题调查与文献资料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试图对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进行梳理,对英语教学的德育低效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道德知识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方法与原则,整合基于课堂教学这种微观教育环境进行学科课程德育功能开发的理论,使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有理可依。并通过具体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案例,在充分考虑高中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方法与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内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渗透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验证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可行性。我们希望通过相关教学理论和德育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提高学校领导和英语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理论素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挖掘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内容融合与英语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教授中,发挥英语学科的德育作用,构建和完善有一定理论基础、适合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借鉴和使用的学科课程德育渗透方式,以增强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