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多丽丝·莱辛凭借其经典之作《金色笔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莱辛文学成就的表彰,更是对《金色笔记》这部文学著作的深度肯定。它独特的视角,创新的叙述方式,破碎而整合的结构,以及对于女性自由和解放问题的关注引发了学界对其长达五十多年的探究,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在书中,莱辛通过对三位女主人公安娜、摩莉和玛丽安在各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所遭遇的困境的描述,以及对她们为实现自身自由所做出的努力的讨论,映射出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的从属地位,男权制度下女性的他者μ身份和被掩埋的自我意识,透视出自由女性μ本质上的不自由。本文结合西蒙·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女性深陷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她们探索真正自由的可能性、可行性与进步性。论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多丽丝·莱辛的生平与作品,《金色笔记》的内容,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与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从理论角度,展开对西蒙·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探讨,她提出女性要想改变他者μ的地位,获得自由和解放,就必须唤醒自我意识,并实现自身的超越;第三章结合文本,重点分析了《金色笔记》中三位女主人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遭遇的困境,从工作、政治信仰、感情、亲子关系等多重不顺利μ中找寻自我救赎的道路,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他者μ身份和从属地位,从而验证了自由女性μ在现实中所遭遇的自由μ的不完整性;第四章探讨安娜、摩莉和玛丽安最终如何实现了属于她们各自的自由,并详细说明这些自由的具体表现形式。虽然她们都回归了家庭生活,但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实现了一种男女两性和谐而平衡的相处模式,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第五章深入解析自由μ这一主题,探索这种自由的实质、女性实现自由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第六章得出结论,指明这些女性对自由μ的不懈追求,对女性出路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不仅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更是极大地丰富与深化了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