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尔基·柯林斯的代表作《月亮宝石》被誉为第一部最伟大的英国侦探小说。本篇论文旨在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小说《月亮宝石》中的人物角色,试图揭示该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波伏娃是现代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波伏娃以一种存在主义的视角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处境作了独到的剖析:“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论文从波伏娃的存在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月亮宝石》中的新女性形象与被颠覆的男性形象做了深入的解读。一方面,三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勇于挑战男性强加给女性的“他者”身份以及压制女性的父权制度,力求实现她们的主体性:小说中雷切儿通过挑战男性权威、公众舆论以及压制女性的行为规范,来寻找自我;罗赞娜打破了男性占主体地位的求爱传统、性行为规范及话语惯例,成为了独立的个体;露西试图完全摆脱男性来追求自己本真的存在。另一方面,小说中三个男性被剥夺了传统男性所具有的优越性与主体性,反而沦为了“他者”:戈弗雷虚伪的与被客体化的反传统绅士形象,削弱了父权社会中男性的权威与主体地位;约翰先生在婚姻中的“他者”身份动摇了传统婚姻制度中男性的主体地位;贝特里奇丧失了传统父亲的主体性与优越性,他的反传统的父亲形象,削弱了传统男权家庭中父亲的主体地位。柯林斯在小说《月亮宝石》中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体现了他的女权主义意识以及他对父权制所发起的挑战。论文对小说《月亮宝石》的存在女性主义解读,为小说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对该小说的研究,纠正了大多数评论家把这部小说作为代表男权意识的误读。笔者希望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为文学评论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柯林斯的作品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