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溶藻弧菌的饥饿耐受以及复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海水环境中常见菌,在一定条件下对海水动物有较强的致病性,是近年来鱼、虾、贝等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原菌之一。了解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规律对于疾病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营养和温度是对病原菌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而营养缺乏和低温是影响海洋环境中溶藻弧菌生存的主要不利因素。为了进一步了解病原性溶藻弧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研究大黄鱼的病原菌——溶藻弧菌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情况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饥饿和低温对溶藻弧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诱导效应,进而研究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溶藻弧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探讨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溶藻弧菌的复苏条件。具体内容如下:将溶藻弧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天然海水(NSW)洗脱,调整菌浓度至10~7个/ cm~3左右后置于27℃恒温培养箱进行饥饿试验。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C)、平板菌落计数法(PC)、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荧光染色计数法(AO-PI法)分别测定样品中溶藻弧菌的总菌数、可培养菌数及死活菌比例;采用间接ELISA测定溶藻弧菌的最低检测限;采用体外粘附方法测定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粘附能力;采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形态;对菌体蛋白的分析采用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饥饿初期细菌总数、可培养菌数和活菌数都有较大幅度上升;饥饿中、后期,总菌数与活菌数缓慢下降,而可培养菌数下降速度较快;饥饿前溶藻弧菌呈短杆状、染色均匀,饥饿后许多细胞中央出现染色较浅的区域,细胞形态变为椭圆形;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量随着饥饿时间延长而急剧下降,饥饿7d后的黏附量接近于空白;饥饿细胞对热和紫外线敏感;饥饿30d后菌体蛋白条带比饥饿前的蛋白质条带少,饥饿60d后菌体蛋白质条带比饥饿30d以及对数期时的条带多。研究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在常温天然海水的环境下可至少存活2个月,形态、抗逆性、菌体蛋白等发生了改变;但是,饥饿溶藻弧菌毒力减弱,对热、紫外线敏感。通过低温(4℃)、饥饿(ASW环境)的方式诱导溶藻弧菌进入VBNC状态,之后通过提高温度,改变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加入过氧化氢降解剂的方法使溶藻弧菌从VBNC状态下复苏,以探索复苏的最佳条件。在诱导溶藻弧菌进入VBNC状态的过程中,采用DC、PC、AO-PI进行计数,采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由初始5.5×10~7CFU/mL降低到〈0.1CFU/mL,第51d完全进入VBNC状态。采用系列稀释实验证明溶藻弧菌发生了真正的复苏。提高温度可使溶藻弧菌从VBNC状态中复苏,复苏CFU在前2个小时有个跳跃增长,CFU在24h上升至1.09×10~7CFU/mL。在营养琼脂(固体介质)加入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CFU先上升后降低,最大值为3.82±0.22×10~3CFU/mL(α-酮戊二酸浓度为0.015%)。在人工海水(液体介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随着α-酮戊二酸浓度提高,CFU下降。对温度、营养、α-酮戊二酸三个复苏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发现温度对复苏影响最大,α-酮戊二酸和营养物质次之。最佳条件为复苏温度为28℃,人工海水中含0.0025%α-酮戊二酸和0%浓度的营养物质。过氧化氢酶活力在低温诱导溶藻弧菌VBNC以及复苏过程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细胞形态变小趋于椭圆形,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实验结果证明了溶藻弧菌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复苏,并且表明了提高温度有利于菌的复苏,而营养物质的浓度对细菌的复苏没有明显的影响,过氧化氢降解剂(α-酮戊二酸)的加入确实能降解培养基中的某些不利于细菌复苏的物质。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病原性溶藻弧菌对七种常用的养殖用药的敏感性,进而测定四种抗菌效果最好的药物对不同饥饿阶段的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氟哌酸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中度敏感;对痢特灵不敏感;高锰酸钾、硫酸链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对对数期溶藻弧菌的MIC值分别为25.00、332.50、1.56、3.13μg/mL(u/mL),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高锰酸钾、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对溶藻弧菌的MIC值增大,而硫酸链霉素则减小。测定四种不同浓度氟哌酸对溶藻弧菌的存活以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3.13μg/mL的氟哌酸对溶藻弧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较大且在第9d诱导溶藻弧菌进入VBNC状态。去除氟哌酸作用后,溶藻弧菌立即恢复可培养性,24h内复苏值达到106 CFU/mL;刚进入VBNC状态时,VBNC状态溶藻弧菌的复苏率为32%;随着进入VBNC状态时间的增加,复苏能力降低,第30d复苏率仅为2%。综上所述,病原性溶藻弧菌能在海水中长期饥饿存活并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溶藻弧菌在条件合适是能够复苏成可培养状态;饥饿状态的溶藻弧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原性溶藻弧菌的流行病学规律,对于疾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警示缺陷是缺陷产品的一种分类,我国警示缺陷产品的判定标准存在一定问题,《产品质量法》释义中又专门指出,需要根据每一案件、每种产品的情况具体分析,做出结论。由此就会带
火灾探测器网络是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由于射频技术的限制,火灾探测器网络都是有线系统。而事实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于无线火灾探测器网络有着相当多
从人的意识和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出发,探讨了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人的意识活动过程和个人因素与事故发生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不同的意识状态下,个人因素对于潜在危险的感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这就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困难。如何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
20世纪以来,建构主义成为风靡全球的理论流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
本文着力对词汇与构式的意义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旨在探明构式对于词汇的制约作用及词汇对于构式意义的影响在词汇和构式的意义发展与变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进而
江永“女书”产生于湖南南部湘桂粤三省交界处,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民间妇女特有的女性文字;从民俗的生活属性来讲,本文认为它是一种民间妇女的特殊民俗生活文化。本
锂电池生产企业存在金属锂火灾的风险,锂火灾是一种特殊的D类火灾,与钠、镁等金属D类火灾有明显差异,如果扑救时所选用的灭火剂和扑救方法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针对锂火灾的
批判阅读是高水平的阅读活动,它需要读者的积极参与。批判阅读不仅仅分析文本说什么,而且分析如何说。批判能力被看作是学识的第四个维度,也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之一
蛋白琥珀酸铁(iron-protein succinylate,简称ISP)是一种多肽类蛋白补铁药物,是意大利泛马克大药厂80年代研制的产品,1987年在意大利上市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包括西班牙、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