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制造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制造水平也不断提升,保持富有生命力的产品线是企业制胜的前提,因此产品创新也就成为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动态能力研究,产品创新分为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在当前中国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不同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这种竞争既不单是技术创新的比拼,也不单是市场营销的较量,而是二者整合策略的互动。根据奥地利经济学家“创造性破坏的永恒风暴”的观点,任何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一劳永逸地保持优势地位,你来我往的竞争行动与回应才是市场环境的准确描述。因此,产品创新只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始,只有在产品创新的同时降低竞争对手的回应,进而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战胜对手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学者日益关注的焦点。动态竞争理论为研究企业间的这种竞争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与传统的产业结构分析不同,动态竞争理论将竞争性行动与回应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微观层面探讨企业竞争行动特点与回应的关系。本文在动态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组织学习理论关于探索与开发二者关系的研究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企业竞争行动与业绩表现的关系,形成关于竞争活动总量、竞争行动方案简单性、竞争行动方案不一致性以及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平衡和组合与市场份额关系的五组共10个假设。本文以中国汽车行业为研究样本,首先搜集中国汽车行业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三年3085个竞争行动数据,其次参考文献方法,将所有行动数据分为新价格、新营销、产品升级、新产品、市场拓展、新增产能等六类以及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两大类。为探讨企业个体竞争行动与市场份额的关系以及竞争行动差异与市场份额流失率的关系,本文分别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FGLS)和QAP回归(Multiple Regression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MRQAP)技术检验模型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平衡使用技术创新策略与市场营销策略,采取更多、更广泛、更不一致竞争行动的企业不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将扩大与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在与竞争对手的动态竞争中最终胜出。这个研究结果不仅填补了此前关于竞争行动整合方案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空白,理论贡献明显;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如何制定竞争行动方案的指导意见,管理价值突出。同时,为探讨网络化竞争结构下动态竞争理论的有效性,本文首次使用QAP回归研究多个市场参与者竞争行动差异与市场份额流失率的关系,开创了QAP回归用于竞争行动分析的先河。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及论文框架介绍;第二章在动态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的研究成果,建立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第三章为研究方法描述,介绍样本选取与数据搜集方法,以及模型中各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第四章使用统计工具分析数据,描述分析结果与假设检验情况;第五章综合前文的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的理论价值以及管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