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课堂教学教师话语标记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话语标记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普遍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相比之下,目前国内俄语学界的学者对话语标记的研究略显薄弱,相关方面的分析视角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对词结构形式(尤其是语气词)的话语标记单位进行探讨,缺乏宏观系统的考量。同时,国内鲜有学者对话语标记的应用层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话语中的应用研究展开深入讨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俄罗斯萨拉托夫语言学学派关于话语标记的广义观点和见解分析了俄语话语标记的内涵及其语言特征,并以真实的教师课堂教学话语为研究语料,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以及各类标记单位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探究。同时,从语用身份论视角出发明晰了教师语用身份的建构与选择和话语标记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本论文对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方面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方面的研究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同时还交代了本文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对西方、俄罗斯和国内学者关于话语标记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与评介。第二章厘清了话语标记与语用标记、元话语标记,以及元话语这几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提出本研究关于话语标记的理解以及话语标记的分类体系,并从结构、语义和功能这三个方面揭示了俄语话语标记的语言特征。第三章和第四章基于自建的语料库,对俄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话语标记的话语组织功能和人际调节功能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把话语标记的话语组织功能分为整体组织功能和局部组织功能,前者指话语标记在话语层面起作用,后者指话语标记在语句及其内部层面起作用。实现整体组织功能的标记单位有框架标记和援引标记,实现局部组织功能的话语标记单位包括逻辑连接标记、停顿填充标记和语码注解标记。相应地,把话语标记的人际调节功能从以说话人为导向和以听话人为导向两个角度分为认知立场标示功能和介入功能,实现认知立场标示功能的单位有知识性立场标记、态度性立场标记和自我提及标记,实现介入功能的话语标记单位包括称呼标记、修辞疑问标记、指令标记和言语礼节标记。同时,各类标记单位的分布情况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另外,我们在研究话语标记及其功用的过程中发现,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与教师身份建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功能类别的标记单位能够建构不同类型的语用身份,话语标记建构的身份类型取决于说话人使用话语标记所要实现的交际需求,而说话人使用话语标记所要实现的交际需求恰恰体现为话语标记所具有的语用功能。如此说来,教师语用身份的建构功能可以看作是话语标记在课堂教学应用领域发挥话语组织功能和人际调节功能的目的与动因。所以,第五章从语用身份建构论的视角分析了话语标记建构的教师身份类型。具体来看,授课人运用话语标记建构了课堂教学组织者身份和课堂教学调节者身份,课堂教学组织者身份进一步分为知识信息衔接者、教学内容解释者和教学内容结构组织者身份,课堂教学调节者身份进一步分为教学过程评价者和教学互动发起者身份,而教学互动发起者身份的建构可以从自发互动者和他发互动者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语用身份类型与各类话语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结语部分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概述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主要启示,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附录1中列出了本研究考察的话语标记单位,附录2中呈现了本研究转写的课堂教学话语语料。本研究尝试突破以词为单位的俄语话语标记研究,将俄语话语标记看作是一个具有场结构的辅助性交际单位体系,从整体上把握话语标记的系统性特征。本研究还揭示了话语标记使用与教师身份建构的关系,为俄语话语标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语用身份理论的应用空间,有助于优化教师课堂话语质量和规范,继而更好地指导俄语课堂教学活动。本研究在引介和运用俄罗斯相关理论、分析角度,以及语料选取等方面能够为国内俄语学界的学者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建议言语行为是常见的指令性言语行为之一,对听话人的负面面子具有一定威胁性,但对解决问题、维护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现代汉语建议言语行为研究方兴未艾。不过,对建议言语行为的语言表现形式及言语功能探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以《编辑部的故事》等六部电视剧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来源,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语料中建议言语行为的语言形式及其交际者对语言形式的使用情况展开系统探讨。建
学位
在一个民族的交际系统中,文字与语言是两种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两者既是民族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产物,体现出民族思维的特有认知方式。同时,文字需要与语言的结构特点相适配,语言与其文字系统之间具有一种优选关系,文字与语言的使用又对民族思维具有固化作用。然而,以往研究多孤立地审视文字或语言,缺少一定的理论视角对两者进行统一解释,对英汉文字与语言结构的关系及其差异更未见较有系统性的阐析。有
学位
乌克兰是一个经历了政治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乌克兰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具有独特性。乌克兰独立后,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地位出现了巨大逆转,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之间的历史纠葛由来已久。乌克兰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历史渊源决定了语言的复杂性。乌克兰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民族矛盾与语言冲突长期以来对乌克兰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甚至
学位
重叠词是汉英词汇系统中大多词类都共有的语言形态表征,备受学界重视。汉语如“人人”“看看”“高高”“方方面面”“考虑考虑”“干干净净”等,英语如“zig(-)zag”“diddle-diddle”“criss(-)cross”“mumble-jumble”“teeny-weeny”“go(-)go”等,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虽有同有异,但汉英之间异远大于同。汉语多表现为完全重叠或同语素叠加,强调事物
学位
《松花笺》是二十世纪早期一部重要的汉诗英译集,由汉学家弗洛伦斯·艾思柯与美国意象派诗人艾米·洛威尔合作翻译而成。译本于1921年在美国首次出版,次年在伦敦面世,1928年译本的法语版又在巴黎亮相。百余年间,译本的重印版本不断出现,足见其魅力。尽管该译本受到了学界关注,但对译本的研究还远不够全面和深入,而且多数研究专注于译本本身,未能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分析对译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本文将首次充分利用译
学位
概念迁移作为迁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日益得到研究者关注。然而,概念迁移的界定和判断方法仍不完善,许多研究混淆了概念化迁移和概念范畴迁移这两种概念迁移。本研究重新梳理了概念化迁移和概念范畴迁移的区分方法,并基于认知对比分析的思路,以运动事件中的路径和方式/原因要素以及背景要素为例,通过4个实验考察了低、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运动事件的概念化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并与英、汉本族语者比较,旨在回答两个研究
学位
本论文援引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从《红楼梦》中选取色彩概念隐喻、花卉概念隐喻、绰号概念隐喻三大概念隐喻系统作为研究主题,以国译本、松枝本、伊藤本和新译本这四个日译本为研究对象,采取点面结合的研究思路展开论述。第一章对四个日译本在仿生颜色词上的翻译策略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并从色调和色名两个角度将四个日译本的译词与源语仿生颜色词做了比较和分析,最后,以“银红色”这一家饰色彩概念隐喻个例为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全球性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开始从制度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公民意识培养等多方面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生态现状、国家政策及所处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应对措施及收效上体现出的生态价值观也就有所不同。从个人层面来看,国民只有具备良好生态意识,才能够做出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行为选择,教育在人们意识形成、发展的
学位
伴随着革新开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越南的社会结构日益多样化。越南作为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适应社会结构的变迁,如何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维持执政党领导地位的同时释放多元化社会的活力?这既是越南政界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越南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这既需要下放国家权力,激发社会的能力,又要求吸纳各种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对国家
学位
大关本《朝鲜征伐记》成书于近世初期,是在堀本的基础上,借鉴了多种朝鲜军记文献后增补而成的。这是一部描绘壬辰战争全貌的文学作品,作者为大关定祐,是纪州藩藩士、上杉流军学者。其特色在于,采用武士的视角来描绘这场战争,有着鲜明的武士文学的风格。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关本的考察,阐明这场战争是如何被近世的武士阶层所认知的,同时探究其中所体现的武士的价值观,并试图从“他者”的视角看历史、看中国、看世界。本研究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