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植物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是在一个具有高度时空秩序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完成的,叶绿体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热耗散和叶绿素荧光这三个方面分配。通过筛选高叶绿素荧光突变体,确定突变基因,不仅可以解释光合能量分配的分子机制,而且可以为阐明光合作用和叶绿体内的代谢反应联系奠定基础。以模式植物拟南芥的Columbia生态型为实验材料,构建EMS突变体库。利用PSI Closed FluorCam FC800-C荧光成像设备对M2代植株进行高叶绿素荧光筛选。筛选出突变体命名为p246-1。p246-1与Landsberg erecta生态型拟南芥杂交,利用F2代植株进行图位克隆确定突变基因。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突变体同野生型相比,植株偏小,叶片颜色发黄,突变体中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降低,叶绿素荧光值升高。2.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确定高叶绿素荧光突变体p246-1突变基因为AT4G31390。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内含子突变引起mRNA剪接发生错误导致第四个内含子、第五个和第六个外显子共同形成一个大的外显子,无法形成正常蛋白。AT4G31390属于ABC1/ADCK/UbiB家族成员,在质体小球中调节生育酚循环酶的磷酸化从而控制维生素E的生成,在叶绿体中维持色素与色素结合蛋白的稳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