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访制度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纠纷解决、权利救济的一种特殊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根基。实践证明,它在化解矛盾、稳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信访大潮不断,实践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甚至引发了制度存废的讨论。笔者基于兴趣,选取信访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主题。对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梳理,试图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法治中国的背景下为信访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信访”简述。以简练的语言介绍了信访的含义、特征,并对文章中“信访”与“上访”的区分和词汇使用等进行了交待。另外,大体介绍了建党以来“信访”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为信访活动的制度现状。通过对宪法第41条、新旧《信访条例》对照以及与信访有关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归纳,笔者试图描摹出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信访制度的应然状态。第三章为信访实践中的问题。笔者将信访博弈的参与者划分为信访人、“上层信访机关”和“下层行政机关”三个利益群体。通过对上述三者的考察,找出信访实践中实然存在的各种弊病和不足。第四章为信访体制弊病的成因。通过对国家政策的宏观分析,从上层着手、从源头着手,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中央“维稳”压力在信访中的体现,将信访与地方政绩考核挂钩的政策,司法、行政复议等纠纷解决主渠道不畅引发的后果,历史中直诉制度的传统和影响等。第五章为具体改革方案。在对信访强化论、弱化论、折中论进行介绍后,笔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暂时保留并有意弱化。之后,笔者建议从对司法进行适当调整,冲破“维稳”与政绩的桎梏,使信访与其他渠道有效衔接,规范信访终结制度、回访制度,加强信访人的法治意识、法律理性,注重问题在基层的解决等六个方面进行改进,共同为信访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