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otomileusis,LASIK)保留了角膜的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更符合角膜的生理,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由于LASIK手术可矫正的屈光范围大,术中和术后无疼痛,术后视力恢复快,不必长期应用激素药物,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是最有前途的角膜屈光性手术方式。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有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影响了术后的长期效果。本研究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进行定期随访,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LASIK术前的预测性。 目的:通过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分析,探讨术后回退与术前屈光度、年龄、性别以及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和眼轴长度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LASIK治疗的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47例(93眼),其中男18例(35眼)、女29例(58眼),年龄18岁~40岁,平均27.96±5.04岁。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分别记录视力、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和眼轴长度。按术前屈光度分组,A组为高度近视(-6.00D~-9.00D)30例(59眼),B组为超高度近视(-9.25D~-14.00D)17例(34眼)。术后6个月屈光度数<-1.00D者为正常术眼,屈光度数≥-1.00D者为回退术眼。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计量资料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术后6个月A组正常术眼54只眼,回退术眼5只眼(8.47%);B组正常术眼22只眼,回退术眼12只眼(35.2%),二组之间屈光回退率差别具有显著性(x~2=10.39,p<0.05);回退的患者多伴有角膜中央厚度增加(82.4%);多元回归方程提示:LASIK术后屈光回退与术前屈光度数及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增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以及眼轴长度变化无关。 结论:LAS仪术后屈光回退与术前屈光度的高低和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增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眼轴长度的变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