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底功能障碍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而导致的功能异常,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及时的诊断和准确完整的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程度和范围,是正确选择治疗处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条件。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各项辅助检查等。磁共振由于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无电离辐射、可多平面成像等诸多优势,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既往诸多研究所采用的设备各不相同,研究的侧重点各异,盆底功能的磁共振检查方法尚未统一规范。3.0T磁共振设备的出现,使我们能建立一站式的磁共振检查流程,设计合理的快速动态成像序列,获得更清晰的软组织影像和更快的时间分辨率,全方位分析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完整、准确的信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为3部分。第1部分:建立3.0T磁共振盆底功能检查方法。共20名病例纳入研究,设计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磁共振扫描序列,其中动态扫描序列采用单次激发快速回波T2WI序列,分为静息、提肛、排便和最大用力四个时相。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分析磁共振动态影像定量测量的可靠性。第2部分: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3.0T磁共振表现及与X线排便造影的对比研究。共230例病例纳入研究,分析和记录膀胱脱垂、子宫脱垂、肠疝、直肠前膨、直肠套叠和直肠脱垂影像表现;以X线排便造影为标准,计算磁共振诊断直肠前膨和直肠套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第3部分:评估肛提肌缺损程度及与盆底松弛的相关性。采用采用DeLancey提出的评分方法对230例病例耻骨直肠肌进行分度;采用HMO系统定量测量盆底松弛程度。采用Spearman法分析耻骨直肠肌分度与盆底松弛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3.0T磁共振静态及动态影像清晰符合诊断要求,动态影像的定量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2.230例患者中,磁共振表现为膀胱脱垂38例(16.5%),子宫脱垂34例(14.8%),肠疝3例(1.3%),其中小肠合并肠系膜疝2例,乙状结肠疝1例;直肠套叠28例(12.2%),直肠脱垂0例。在磁共振矢状位动态排便相诊断直肠前膨108例(46.9%)。X线排便造影表现为直肠套叠37例(16.1%),直肠前膨145例(63.0%)。以X线排表造影作为金标准,磁共振诊断直肠前膨敏感性73.1%,特异性97.6%(表5);诊断直肠套叠的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97.9%(表6)。3.肛提肌损伤分度为正常85例,轻度102例,重度43例;HMO分级盆底松弛为0级(正常)7例,1级121例,3级89例,3级13例。两者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74,P<0.001。结论:1.利用3.0T磁共振可建立静态扫描与以快速成像序列为基础的动态扫描相结合的一站式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影像检查方法。2.基于女性盆底动态扫描序列的磁共振定量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重复性。3.3.0T磁共振静动态影像可清楚地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各类解剖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但直肠前膨及直肠套叠的检出率低于常规X线排便造影。4.静动态扫描相结合的磁共振影像可以定量的评估耻骨直肠肌损伤情况及盆底松弛程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损伤分度与盆底松弛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肛提肌损伤可能是导致盆底松弛并进一步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