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侧接骨板治疗干骺端粉碎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重,股骨远端骨折呈日益增多且愈来愈复杂的趋势,其治疗具有很大挑战性。锁定钢板的的出现及使用使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锁定钢板应用增加,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也逐渐增多。究其原因,可能与锁定钢板对于某些类型骨折的固定强度不足有关。本实验将比较单、双侧接骨板治疗干骺端粉碎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从而为临床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此类股骨远端骨折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实验数据依据。方法:用22根第四代左侧人工股骨标本(Sawbones 3403,Pac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建立干骺端粉碎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3)模型,随机分成2组(单钢板组与双钢板组),每组11根标本。单钢板组用单侧锁定解剖接骨板固定,双钢板组用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随机从两组中各抽取5根标本进行垂直加压实验、随机抽取3根标本进行循环垂直加压测试,并分别测量两组标本实验后的干骺端内侧间隙压缩位移。每组剩余3根标本进行极限加压测试,检测固定失败时的最大负荷。统计实验数据后,将相同测试的标本数据配对,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在垂直加压测试中,单钢板组内侧平均沉降位移为2.61±0.28mm,双钢板组为0.46±0.08mm(P<0.05)。循环垂直加压测试中,单钢板组平均内侧沉降位移为1.56±0.12mm,双钢板组为0.43±0.05mm(P<0.05)。在极限加压测试中,单钢板组平均最大负荷为5567±338N,双钢板组为9147±186N(P<0.05)。结论:在生物力学方面,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的干骺端粉碎股骨远端骨折模型组的内侧抗压缩能力较单钢板固定模型组显著增强,从而可使股骨远端内侧结构更加稳定,有助于病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踝部骨折中Ⅱ型及Ⅲ型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选取山东省中医院骨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03月72例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后踝分型均为王志生
目的近些年来,微创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已广泛开展,得到越来越多外科医师的认可,临床证实,腹腔镜手术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要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
应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变质系列镜质体和丝质体以及热解碳的物理结构特征表明,随煤级增高,镜质体的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平均长度及缩聚芳香层平均环数NC呈增加的趋势;衍射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在产后抑郁症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改善抑郁症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某院就诊产后抑郁症产妇13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究采取WavefleX系统与采取传统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动态固定、融合固定两种术式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评估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对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冷静、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新型的研修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理论高度,增强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从而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为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提供最佳临床治疗方法的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全面、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A)不同使用方式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单一,这一改变给传统广播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播节目亟待转型,由单一广播向市场营销模式转变,以满足广大受众需求为主导,才能
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高致残率的疾病,由于损伤神经元的再生能力极其微弱,加之微环境中抑制性因素的存在,导致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非常有限。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