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氨酯(PU)是一种可降解且无毒害的高分子材料,凭借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地应用于医用领域。随着医用材料对降低不良生物反应要求的提高,制备高生物相容性的聚氨酯材料成为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磷酰胆碱基团(PC)是细胞膜骨架磷脂分子的组成部分,仿照天然磷脂自组装层合成的磷酰胆碱聚合物,可以伪装成天然组分有效地亲和人体。通过引入PC基团制备磷脂化聚氨酯,是一种提高PU材料生物相容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物理共混和化学改性制备了不同的磷脂化聚氨酯,并研究了改性后材料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环构化、氧化、缩合、开环四步法合成了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总结了各步合成的最佳条件;然后以MPC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EHMA)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了二元磷脂共聚物PMEH;以开环聚合得到的PLA-PEG-PCL二元醇共聚物为软段,以具有有序结构的二异氰酸酯(HDI-BDO-HDI)为硬段设计合成了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嵌段聚氨酯(SPU);最后通过核磁(~1H NMR)和红外(IR)对各目标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2)选用良性共溶剂(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将PMEH和SPU物理混合,采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SPU、PMPU5、PMPU10、PMPU20的样品薄膜(样品中PMEH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20%)。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共混改性后的PMPU分子排列疏松且硬段的相对含量降低使得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屈服强度、最大拉伸强度)下降;通过TGA对比了样品的热稳定性能,结果显示PMPU的热稳定性随着PMEH含量的提高而升高;体外降解、吸水率和表面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MPU相对于SPU分子规整度下降且亲水基团含量升高,提高了材料的降解速率、吸水率和表面亲水性。通过膜表面的蛋白质吸附和血小板黏附研究了膜的血液相容性,较低的蛋白质吸附量和血小板粘附量表明共混改性可提高SPU血液相容性。(3)利用经典的迈克加成机理,以MPC和α-硫代甘油为原料合成了单端二羟基的磷酰胆碱二元醇化合物(MPC-diol);采用预聚体法,以平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内酯二元醇(PCL)为软段、HDI-BDO-HDI二异氰酸酯为硬段、MPC-diol磷脂二元醇为扩链剂,控制三者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侧链含有磷酰胆碱基团的聚氨酯(SPU-PC);最后通过~1H NMR和IR对各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样采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相应的样品薄膜,并进行了性能测试。XRD和DSC测试结果表明SPU-PC随着硬段含量的提高,样品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强,分子排列更规整;通过拉伸试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减小,最大拉伸强度增大;体外降解实验表明改性后的聚氨酯具有较低的降解速率;蛋白质吸附和血小板黏附测试结表明,随着SPU-PC中PC基团含量的增加,其膜表面的蛋白质吸附量和血小板粘附量大大降低,显示出优异的血液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