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在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生存时间较长的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生存期,探索单纯辨证汤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的差异以及影响高龄老年肺癌的预后因素,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初步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01月0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初治的、口服中药汤药的、生存期在6个月及以上的80岁及以上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分为单纯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研究的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和1、3、5年生存率。研究结果:1、基本特征:本研究入组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2.19±2.645岁。分为单纯中医组47例,占69.1%;中西医结合组21例,占30.9%。其中临床Ⅲ期23例,占33.8%;临床Ⅳ期45例,占66.1%。PS评分1分40例,占58.8%;PS评分2分28例,占41.2%。病理类型明确者共37例,占54.4%,其中鳞癌11例,占16.2%;腺癌26例,占23.5%;病理不详者31例,占45.6%。辨证分型:包括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痰热互结证、痰瘀互阻证、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等组合而成。2、生存分析:整个研究人群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2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44.1%、17.6%。单纯中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98)。其中37例病理明确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分为单纯中医组23例(中位生存期为18.0个月)、中西医结合组14例(中位生存期为23.0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按PS评分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评分为2分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0个月,但无法得出PS评分为1分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考虑与截尾数据较高(60.0%)有关。31例病理不详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0个月,其中单纯中医组24例、中西医结合组7例。分层分析37例病理明确的患者单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位生存期:PS评分2分(6.0个月vs 17.0个月)、临床Ⅲ期(28.0个月vs 17.0个月)、临床Ⅳ期(16.0个月vs 23.0个月)、单一证型(18.0个月vs 17.0个月)、合并症轻度(28.0个月vs 19.0个月)、合并症中度(16.0个月vs 23.0个月)、吸烟(16.0个月vs 17.0个月)、鳞癌(10.0个月vs 17.0个月)分层,两组OS之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高于单纯中医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回归分析:方程中的变量为PS评分和中医证型,回归方程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治疗特点分析:37例病理明确的患者入院时所见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痰瘀互阻证,而后为气阴两虚证、脾虚痰湿证、肺脾气虚证、痰热互结证、肺肾两虚证、气虚血瘀证。31例病理不详的患者入院时所见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而后为痰瘀互阻证、脾虚痰湿证、肺脾气虚证、痰热互结证、肺肾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无论病理是否明确,患者入院所用中药中补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补阴药的使用频次均为最高。对病理明确的患者治疗以补气扶正、理气化痰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养阴、消食、活血、止血等法;对病理不详的患者治疗以补气养阴、理气化痰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消食、活血、收涩等法。结论:1、治疗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单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生存期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单纯中医治疗的安全性更好。2、PS评分是80岁及以上中晚期高龄老年肺癌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PS评分、单一中医证型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龄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由于体质偏弱,难以耐受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多愿接受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医辨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中医治疗以扶正(益气、养阴)为主,辅以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