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热再生改性沥青路面的低温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自然资源,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都有明显优势。在寒区,低温抗裂性能是沥青路面的关键路用性能之一,老化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托国道102线就地热再生项目,对现场热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研究。 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及疲劳性能进行检验,分析了再生剂和改性剂对混合料相关路用性能的改善。通过老化试验和低温劈裂试验比较老化及新料、再生剂、改性剂的添加对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考察弯曲试验的评价指标,借用灰色理论的方法对各指标参数与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破坏应变与应变能密度的关联度较高。考虑影响混合料低温性能的4个相关因素——沥青种类、老化情况、空隙率和成型温度进行试验研究,针对上述因素的不同水平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低温弯曲试验得到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程度,对各因素水平的指标值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与混合料低温性能指标间的关系,以此找出制备具有较好低温性能的再生混合料的条件,改善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预估路面的低温开裂指数和破坏温度应力,并优化路面结构的组合。 根据试验结果,80%旧料掺量下混合料的高低温及水稳定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改性剂的添加对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有显著改善,老化大大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而较高的成型温度和接近4%的空隙率有利于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其他文献
隧道和其它地下结构在以往一直被认为是抗震性比较优越的工程建筑,然而近年来随着隧道数目的激增及鉴于地震作用对工程结构产生的较大破坏和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开始对隧道及地
荆岳长江大桥为主跨816m的混合梁斜拉桥,其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主梁钢梁段与混凝土梁段,通过设置剪力块预制拼装进行结合,结合部采用前后承压板的有格室构造,并在格室内设置开孔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下矿山开采越来越多,爆破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爆破药量也在逐渐增大,爆破地表振动效应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爆破振动危害也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对此各国学者做出了艰苦的研究和探索。然而,由于爆破地震波强烈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即便是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这样似乎简单的问题也未得到完整的认识。尤其是爆破地表振动效应研究所面临的
在高层、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为控制结构水平位移过大经常在芯筒与外排柱之间设置伸臂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水平伸臂构件一般设置在建筑设备层、避难层空间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的优点很多,如适用范围广、加固效率高、施工工期短、附加荷载小
近年来几次大地震的强震观测资料和近场强地震动的模拟研究表明,由于破裂方向性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近场特别是断层附近存在比较强的速度脉冲。速度脉冲一般峰值较大,周期在1~3
钢筋混凝土结构冲切与剪切问题的研究已近百年,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至今仍未能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预测冲剪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办法。通过试验研究来
众所周知,结构从投入使用开始,就面临着环境的侵蚀、材料的老化、荷载的长期作用、突变效应以及疲劳效应等因素的耦合作用,这将难以避免地引发结构的抗力衰减和损伤累积,最终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因为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已经在结构加固工程中被广泛采用,而外贴U型纤维布是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方式
本文以深圳市建科大楼基础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现场基础沉降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监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最终沉降量的确定方法;在对现有规范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