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与框架效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期望理性的决策者应该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出中立的决策。然而,在实际的决策中,人们却经常因为缺少知识、计算能力或者决策资源而难以达到理性行为。框架效应就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非理性”决策的例子。Kahneman和Tversky(1981)在研究亚洲疾病问题时发现:在风险条件下如果问题以积极正面的形式表征,人们更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问题以消极负面的形式表征时,人们则更倾向于风险寻求。后来他们就将这种由于语义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Levin (1998)等人将框架效应分为三类: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特征(属性)框架效应、目标选择框架效应。不同类型的框架效应反映了信息编码以及对正、负效价信息反应方式上存在系统性差异,但结果都表现出了风险偏好的反转。框架效应的出现说明人类决策中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是也有研究发现框架效应并不是一定会产生,关键是在什么条件下,对谁而言框架效应最容易产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决策加工,以期能够完全解释为什么和什么时候框架效应会产生。一些研究支持高卷入个体更有动机对决策信息进行详细加工,因而不易受到框架形式的影响;低卷入个体动机较弱,对决策信息加工较为浅显,因而容易产生框架效应。如Rothman和Salovey等(1993)研究表明,由于男女对信息的卷入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性别对框架的加工深度不同,低卷入产生框架效应。Donovan和Jalleh (2000)婴儿疫苗的特征框架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似,他们发现低卷入被试更喜欢正性框架,有框架效应,而高卷入没有产生框架效应。Cheng和Wu(2010)的电子产品的特征框架研究中也发现高卷入不容易产生框架效应。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者结论与上述研究不一致。如Rothman和Salovey(1997)发现高卷入条件下负面框架比正面框架更有效,低卷入条件下无显著的框架效应;Nonovan等(1999)在汉堡肉的特征框架研究中发现,在25%概率情况下,低卷入(不太关心)没有产生框架效应,高卷入(关心程度较强)容易产生框架效应。Fagley等(2010)发现高情感因素卷入更容易受到框架的影响,但实验中并没有明确区分情感卷入和认知卷入。而Thorsteinson等(2009)在驾驶问题决策情景研究中发现卷入并不是框架效应的中介变量。总之,到目前为止,卷入与框架效应的关系还没有定论性研究。以前研究多是关注卷入的程度,并将卷入单纯划分为高卷入和低卷入。Rothman和Salovey(1993)等人的研究简单的从卷入程度的角度探讨了卷入与框架效应的关系,但是对卷入的类型没有进行分析,也许正因此单纯讨论卷入程度与框架效应关系的研究,使研究者之间的研究结论存在上述争议。从卷入类型:认知卷入和情感卷入角度的研究较少。Fagley等(2010)在研究中关注了情感因素会对框架决策问题产生影响,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卷入类型的分类。这为进一步明确卷入与框架效应的关系提供了思路。本研究从卷入类型角度,考察卷入与框架效应的关系,以期能够进一步明确卷入与框架效应的关系。针对以上问题和存在的争议,我们制定了整个实验框架。首先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卷入程度、卷入类型与框架效应的关系。实验1a是框架性质(正面框架、负面框架)×2卷入程度(高、低卷入)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框架性质和卷入程度是被试间变量,因变量是不同框架下产品的决策分数。实验2a是框架性质(正面框架、负面框架)×2卷入类型(高情感卷入、高认知卷入)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框架性质和卷入类型是被试间变量。因变量是不同框架下产品的决策分数。被试从医院招募有小孩并在12月大以内,正怀孕或者未来12个月想要孩子的女性或其伴侣作为高卷入被试;其他年龄相当的女性或男性为低卷入被试。实验结果发现:与高卷入相比,低卷入容易产生框架效应;而与高认知卷入相比,高情感卷入容易产生框架效应。进一步明确了卷入与框架效应的关系,不仅卷入程度会影响框架效应的产生,卷入类型也会影响框架效应的产生。其次,实验2、3、4探讨高认知卷入和高情感卷入是否在加工方式上存在差异。实验预期高认知卷入是一种分析型加工;高情感卷入是一种启发式加工。实验2从直觉信心角度出发,探讨在直觉信心强弱不同时,不同卷入条件与框架效应的关系。直觉信心强,在高情感卷入条件下,最容易产生框架效应,在高认知卷入条件下,分析型加工和整体型加工相互抵消,产生框架效应程度中等;直觉信心弱,在高认知卷入情况下,最不容易产生框架效应,在高情感卷入情况下,两种加工方式抵消,产生框架效应的程度中等。实验是2框架性质(正面框架、负面框架)×2直觉信心(强直觉信心、弱直觉信心)×2卷入类型(高认知卷入、高情感卷入)的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框架性质、直觉信心、卷入类型是被试间变量。因变量是不同框架下产品的决策分数。结果发现:从发展趋势上,与高认知卷入相比,高情感卷入更容易产生框架效应。实验3从个体差异角度,探讨不同思维风格,卷入类型与框架效应的关系。偏好理性思维的个体,高认知卷入时,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最小,最不易产生框架效应,在高情感卷入时,存在分析加工和整体加工的相互抵消,产生框架效应可能性中等。偏好体验加工的个体,在情感卷入时,最有可能产生框架效应;高认知卷入时,存在分析加工和整体加工的相互抵消,产生框架效应可能性中等。实验2框架性质(正面框架、负面框架)×2思维风格(理性偏好、体验偏好)×2卷入类型(高认知卷入、高情感卷入)的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框架性质、思维风格、卷入类型是被试间变量。因变量是不同框架下产品的决策分数。结果发现:偏好理性思维的个体,高认知卷入时,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最小,最不易产生框架效应;在高情感卷入时,存在分析加工和整体加工的相互抵消,产生框架效应可能性中等。偏好体验加工的个体,在高情感卷入时,最有可能产生框架效应;高认知卷入时,存在分析加工和整体加工的相互抵消,产生框架效应可能性中等。实验4从提取简易性角度,探讨提取简易不同时,卷入类型与框架效应的关系。在高认知卷入、提取困难时,最不易产生框架效应;在高情感卷入、提取容易时,最容易受框架的影响。在高认知卷入提取容易时和高情感卷入提取困难时,产生框架效应的程度中等。实验是2框架性质(正面框架、负面框架)×2提取简易性(提取容易、提取困难)×2卷入类型(高认知卷入、高情感卷入)的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框架性质、提取简易性、卷入类型是被试间变量。因变量是不同框架下产品的决策分数。结果发现:在高认知卷入、提取困难时,最不易产生框架效应;在高情感卷入、提取容易时,最容易受框架的影响。在高认知卷入提取容易时和高情感卷入提取困难时,产生框架效应的程度为中等。整合以上实验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与高卷入相比,低卷入容易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与高认知卷入相比,高情感卷入更容易产生框架效应。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卷入类型引发的加工方式不同。高认知卷入时,引发分析型加工占主导地位;高情感卷入时,引发整体型加工占主导地位。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纤支镜下吸痰、支气管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 5 6例 )、支气管灌洗组 ( 60例 )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 7~ 10
本文通过分析物资管理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阐述了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讨论了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以及奖惩措施等。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了帮助单纯依靠市场无法解决住房困难的群体而设立的特殊的政策措施,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住房制度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体现。我国经
中国古代皇帝常常会向贵族和臣属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励他们为皇室效忠,提高整个统治集团的凝聚力,是为物质赏赐。物质赏赐在历朝历代皆有,蒙元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癌性不全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32例癌性不全肠梗阻病人做传统针刺疗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32例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
在梳理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审计人员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审计学》课程中对学生有关交流与沟通、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进一步的研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定位于血管中膜,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在生理条件下, VSMCs通过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张力,并分泌和释放多种血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大量的桥梁、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根据我国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建设与维护发展的需要,对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稳定性的研究迫在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很多政策发生了有利于农民工的变化,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了城市,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
我国在80~90年代修建的水泥混凝土机场跑道陆续进入使用后期,迫切需要在不停航施工条件下进行结构补强或功能恢复,从而使得满足不停航要求的白改黑沥青加铺技术成为一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