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方言熟语研究——基于《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经过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短语或简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很有研究的价值。另外,对某一区域的方言进行研究在现今学术界实属一研究热点,虽然学术界关于宜昌方言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对宜昌方言熟语的研究很少。基于上述的思考,本文以《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共13卷)为语料来源,从宜昌方言熟语的类型及特点、宜昌方言熟语的语法及语义分析、宜昌方言熟语的文化观照这三个方面对宜昌方言熟语进行描写解释和分析归纳。
  第一章是宜昌方言熟语的类型及特点。宜昌方言熟语是宜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包括惯用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这四种类型。宜昌方言熟语除了具有语形的定型性、语义的整体性、语用的现成性与习用性这些汉语熟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点之外,还体现出群众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鲜明特点。
  第二章是宜昌方言熟语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综合考察,因谚语和歇后语的语法结构及语义表达相对比较简单,而惯用语和俗语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语义颇为丰富,具有认识和研究的价值。因此,本章就宜昌方言熟语中的惯用语和俗语而展开。宜昌方言惯用语和俗语的语法结构比较复杂,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单体结构和双体结构。每一大类下面,又可根据结构特点、语法关系的不同分成若干小类。另外,俗语还有三体结构的存在。最后,从语义特征和语义的构成方式两个方面来谈宜昌方言熟语的语义表达。绝大多数的宜昌方言惯用语和俗语的语义都耐人寻味,言在此而意在彼,既生动形象,又幽默诙谐,细细品味后便不禁为人类的智慧而赞叹。
  第三章是宜昌方言熟语的文化观照。本章首先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了相关介绍并界定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文化概念,然后论述了熟语与文化的关系,即:熟语与文化密不可分,熟语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第二节从语音、语形和语义三方面探讨宜昌方言熟语的文化内涵,涉及汉民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委婉含蓄的语用心理和重意象的审美心理。最后,总结出宜昌方言熟语的形成有八大方面的文化理据,即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小农经济文化、军事文化、官场文化、中医中药养生文化和世俗文化,其中世俗文化又包括年时节令文化、习俗文化、衣食住行文化、消闲文化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全球环境治理并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GDP增长率从2012年开始一直处于低位。面对着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的国情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让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变。然而,消费驱动型经济并非就是环保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如同生产,如果不加以管制和规范,同样会
学位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如何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是一种重大的课题。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将农村电商业发展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的一环来紧抓落实。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直接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条目单独陈列出来,并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不同层面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要求。随着国家和地区对“三农”创新发展给予全面性的扶持,中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迅猛发
自首,一直以来是一项重要的与刑罚裁量相关的法律制度。自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使犯罪人主动投案,节约司法机关的办案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自首制度充分体现了现代刑事司法的宽容精神。从刑事法律的角度上看,其以必要的严厉与权威为基本前提,但同时,刑事司法也应当充分关注人文精神,应当具备“温度”。在这点上,自首制度可以说是与当今刑事司法的双重内在精神相契合。  自首制度并非创设于当代,从我国古代开始,自首制度
学位
对于行为人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其具体罪名较为困难。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上述行为多以《刑法》一百三十三条的交通肇事罪或是以《刑法》一百一十四条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从当前《刑法》规定的内容上看,两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要素的与客观要素的不同。前者是过失犯罪而后者是故意犯罪;客观上,前者是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行为;后者则是实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势利风气由于人与人之间政治地位的悬殊和经济条件的重新划分而产生;又由于个体的素质和操守存在着差异,社会上不同的人也就表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势利行为。作为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对现实存在的势利风气和势利人物必然会有程度不一的描写。清代中期的世情小说以反映人情世态为主,作品中有大量的内容涉及到对势利风气和势利人物的描写和揭擿,成为反映清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相对于同时期的世情小说而
何顿的“抗战三部曲”对中国当代抗战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从当代抗战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艺术特色、艺术价值来看,一方面,何顿的抗战三部曲在创作主题上继承了当代抗战小说的“史实”传统,另一方面,何顿的“抗战三部曲”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小说的传奇性、理想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何顿抗战三部曲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有诸多学者对抗战三部曲
学位
空间范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有的概念范畴。空间研究既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哲学家们不可回避的论题之一,还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随着认知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运用,空间范畴也成了目前国内外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概论”和“个案”两大部分对黔东苗语空间范畴表达进行论述和描写。  概论部分参照Talmy、Levinson等人对空间关系的研
学位
陈谦是海外新移民文学队伍中特色鲜明的小说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坛颇具实力的作家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关注。陈谦小说执意于打探人类的内心困境,并通过诸种错位情景的设置,呈现人在自救过程以及救赎失败后的百态人生,进而凸显出被历史和现实遮蔽的人性景观。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在书写的篇幅抑或是镌刻的深度上,陈谦小说对于新移民彼岸“新”生活的描绘远非其他新移民作家所能轻易企及。由此,不仅陈谦小说的主
学位
本文主要采用线性梳理的方式,对笛安不同阶段的小说文本进行细读和研究,寻找笛安小说主题嬗变规律,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发现这种文化抉择对笛安小说创作走向成长、成熟的现实影响。  绪论开始,主要是对笛安的小说进行了线性梳理。通过文本的细读和比较,将笛安的创作按作品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姐姐的丛林》开始是青春书写的自我表达阶段,“龙城三部曲”开始是城市书写下的情感审视阶段,《南方有令秧》开始是历史视域的
学位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郭璞是一个方士,风水名家。后人最喜欢谈论的郭璞作品是他的《葬书》和《游仙诗》,后世最广为流传的郭璞事迹都与堪舆卜筮有关。他用堪称神奇的方术卜卦为统治者解决了很多难题。他也因此步入仕途,也基本赖此得到升迁,使他成为了两晋之际的名人。其实,考察郭璞的生平经历会发现,他出生于儒学世家,受家传儒学的熏陶,从小就有济世之志,一生从未忘却报国忧民。以方术入世,以卜卦扬名,对郭璞来讲,实在是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