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初中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何在物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本论文在认知负荷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和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理论分析等研究形式,通过完善创新教学设计模式,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在物理科学方面的探究能力。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并阐述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信息理论、认知负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和发现学习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的要素。第四部分,对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及改进,并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能达到研究目标。第五部分,论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六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总结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如下:(1)在教学过程中,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将情境转化为目标任务,增强课堂感染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教学效果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主要从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使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动手操作这几个方面出发。教学实验活动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和科学发现的整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3)在学生发展方向中,按照学生思维的“最邻近发展区”将物理教学目标要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四个维度。将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新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脚手架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科学探究目标为导向来设计实验教学的环节,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