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本的跨区流动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需求结构、等诸多方面。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的巨大经济成就不能掩盖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本文着重从需求(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大需求)结构、地区差距和产业结构这三个最为突出的方面论述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方式有很多,本文着重通过资本的跨区流动方式来论述。资本的跨区流动是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形式。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被看作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三大生产要素。对于我国的国情而言,资本无疑是最为稀缺的要素,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因此资本的跨区流动能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进而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文第二章分析了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在需求结构方面,我国的经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而内需长期不振,也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这对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地区差距方面,东部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间的绝对差距非常巨大。但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显示,最近几年出现了弥合的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的三大产业各自所占的比重还不尽合理,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区域间,甚至省份间的产业结构也高度趋同。本文第三章分析了我国资本跨区流动的现状。首先对我国资本跨区流动的类型进行了归纳,然后通过对各区域的资本形成总额、银行信贷资金和外国直接投资等几大类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得出结论:我国东部地区在总量数据上均拥有绝对优势,但在部分人均数据和总体比重上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得益于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区域调控政策。本文第四章分析了资本的跨区流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方式。针对第二章分析的三大突出问题:需求结构、地区差距和产业结构分别做出了分析。认为资本的跨区流动能够有力地扭转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能有效提高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充分释放民众的消费能力,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另外,引导跨区资本流向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等领域,能有效地提升这些地区吸引投资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培育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产业结构方面,各区域必须加强协作,实现产业上的优势互补,而不是趋同化的低水平竞争。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应有效地引导跨区资本流向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本文第五章对引导资本的跨区流动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认为政府主导型的跨区资本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国家控制的金融机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而市场主导型的跨区资本需要多措并举加以吸引和引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方政府必须培育出“产业粘性”。通过以上建议,可以有效地利用跨区资本来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助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工程机械的焊接结构件中,常用到燕尾焊缝,以降低焊缝处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件的抗疲劳特性;鉴于目前对燕尾焊缝的分析计算研究较少,以某型混凝土泵车支腿摆动液压缸支座处燕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多晶镍纳米线在受拉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行为,详细分析了多晶镍纳米线直径尺寸对其流变应力以及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从模拟结果中可以看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CVD的基本原因尚未完全了解。遗传因素在复杂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
<正>有机肥料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有机肥在维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
会议
现实中的机械操作手、移动机器人、航空航天装置、电机装置、过程控制工业等非线性被控对象,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此,提高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控制的鲁棒性一直是控制领
农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开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土地问题。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则是财富之母”。土地作为一种固定的、不可移动的商品,其流转
从隧道的开挖方式及开挖后涧周应力逐渐调整这一实际状况出发,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断面进行数值分析,并预测整个计算范围内岩爆的状况。通过计算分析可知,随着应力释放系数
以玛咖粉为原料,经酶预处理后,优化玛咖酰胺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3个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玛咖酰胺的提取工艺,建立二次多
现有的农业竞争力研究范式是以农产品国际市场的自由化为前提,以各国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各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能力为主要考察指标的。这种源自以工业部门为主要考察对
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绿色管理战略研究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我国航空工业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对我国航空工业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