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预应力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预应力技术是在传统预应力技术基础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尤其为解决受弯构件的微挠度控制和工程结构的小应力、小变形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 本文创新性的对智能预应力结构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为智能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作了初步的探索,如下所述。 首先,在回顾预应力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索和阐述了智能预应力技术的原理。通过介绍国内外智能预应力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背景,展望了智能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前景。 其次,进行了智能预应力梁的非线性分析。运用能量法推导了纵张智能预应力梁的控制微分方程,采用瑞利一里兹方法进行了近似求解,并结合一个数值算例说明了此类智能预应力梁递推计算的一般步骤。运用有限元法推导了横张智能预应力梁的控制方程,并对智能预应力梁的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优化问题的三类搜索方法。 再次,进行了双撑杆横张智能预应力梁的参数分析。运用ANSYS软件计算分析了双撑杆横张智能预应力简支梁中智能伸缩杆的布置方式、预应力索的截面面积以及智能伸缩杆的顶升方式这三个因素对系统消耗的能量、智能伸缩杆的杆力和智能伸缩杆的伸长量这三个评价指标的影响,得出了相关结论及设计建议。针对参数分析中的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智能伸缩杆布置方式的优化,优化结果符合参数分析中得到的结论。针对双撑杆横张智能预应力梁,运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基于耗能最小化的仿真程序,并对三种典型移动荷载作用下智能预应力梁的挠度等变化量进行了仿真。 第四章,专门开展了智能预应力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总结了实现智能预应力系统中传感器、控制器和作动器这三部分硬件的现有技术,并针对智能预应力系统对比分析了各种器件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阐述了控制算法的发展,并针对智能预应力系统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复合智能控制算法思路。 接着,进行了智能预应力梁的力学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运用结构力学推导了单撑杆横张智能预应力梁的控制方程,进行了不考虑移动速度条件时的系统过程分析和考虑移动速度条件时的系统可控性分析,得出了智能预应力系统的荷载一速度可控区域图,并利用MATTE,AB软件进行了数值算例仿真。针对挠度控制目标,采用自研发的激光挠度限位计作为传感器,设计制作了一个跨度为2m的智能预应力桥梁模型,并通过静载试验和移动加载试验,演示了智能预应力系统的工作过程,探索了基于模拟控制信号的智能预应力系统的可行性。 第六章,探索了智能预应力在开启桥中的应用。介绍了作者发明的一种轻型立转开启桥的创新结构形式和新型开合方式,阐述了辅助开合弹簧在其开合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了结构的振动解决方案。根据各类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应变变化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轻型立转开启桥中智能斜拉索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针对轻型立转开启桥的两种开合方式,研究了各自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此类开启桥的设计步骤。 第七章进行了轻型智能预应力开启桥试验。针对应变控制目标,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器,设计制作了一个跨度为4m的轻型智能预应力开启桥模型,并对智能预应力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进行了简化设计,编制了相应的分级控制算法软件。通过开启桥的开合功能试验,检验了开启桥的开合性能。通过静载及移动加载试验,检验了智能预应力系统的性能,探索了基于数字控制信号的智能预应力系统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智能预应力技术在托换结构、锚杆支护结构、荷载缓和体系、张拉整体结构、可展开结构,以及迁移工程和开合屋盖结构等方面的应用设想。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实际岩体工程为背景,对循环荷载与静载共同作用下岩体的力学特性与破坏特征进行室内试验研究。通过砂岩及预制裂隙水泥砂浆试样在组合加载下的室内试验,首先研究了静载
500MPa级钢筋是指强度标准值为500MPa的热轧带肋钢筋,是我国通过对钢筋成分的微合金化(HRB500级)或采用控温轧制工艺(超细晶粒500级)而开发出来的一种强度高、延性好的新型钢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优化技术对基坑土体参数进行了优化反分析。采用平面有限元理论及“生死”单元对基坑进行开挖模拟,利用基坑的开挖模型及基坑实测位移值反分析
相贯节点是钢管结构中常用的节点形式之一,它具有节约材料、受力性能好、节点承载力大等诸多优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平面圆管相贯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较为成熟,承载力的计算在
学位
碳纤维智能混凝土(Smart Carbon Fiber Concrete)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短切碳纤维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机敏特性。利用这种机敏特性,
当混凝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其内部结构会产生损伤,导致水泥基材料的热力学及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加剧结构性能的退化。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的损伤,需要进一步开展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规律研究。本文基于混凝土的细观层次,考虑界面热阻、饱和度、水灰比、孔隙率、骨料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导热系数预测模型;基于细观格构网络模型,开展了混凝土热量传递的数值分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考虑
学位
钢管混凝土柱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根据不同的截面形式,钢管混凝土柱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以及多边形的钢管混凝土柱,方钢管混凝土柱,圆钢管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层建筑逐渐地被高层建筑所取代,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因其方便对空间进行分隔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新建的高层建筑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
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法是在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法基础上综合了二者优点发展而来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工民建等工程建设中,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