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渠珍早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研究(1882-1912年)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dd3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首先是劳动群众的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的历史作用。因此,历史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浓墨重彩的华章。笔者所研究的历史人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传奇式的人物陈渠珍,由于攻读学位的时间、精力、学力所限,特选定陈渠珍早期即光绪八年到民国元年(公元1882——1912年)的经历,进行初步研究,侧重于陈渠珍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陈渠珍早期治边的主要历史活动在西南地区,然而,学界对陈渠珍的治边方面研究尚处在相对空白领域。由于笔者的专业知识结构、所在地区史料资源在研究这方面有着相对优势,有幸在王川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笔者反复的思考,最终选定陈渠珍早期的治边思想及其实践进行研究,希能补缺和有所突破。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对陈渠珍早期的治边思想及其实践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全文整体进行建构和介绍,特别对于治边、思想、实践等关键术语做出界定。第二部分是陈渠珍早期治边有关的时代背景,清末民初西藏局势的介绍,为陈渠珍早期的治边研究提供客观的基础和平台。第三部分是陈渠珍早期的教育经历,这是陈渠珍早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的主观渊源和基础。第四部分是陈渠珍在西南地区治边的主要历史活动,这是陈渠珍早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的内容。第五部分是陈渠珍早期治边历史活动的宗旨和方法,这是陈渠珍早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的特点。第六部分是陈渠珍早期治边历史活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这是陈渠珍早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的评价。清末民初,中国西南地区边疆危机日趋严重,英、俄两国日益加剧对西藏的侵略步伐,中国人民进行了反侵略的英勇斗争,有力戳穿和制止帝国主义的分裂祖国的阴谋。陈渠珍作为清末民初援藏西征的国家军人,研究陈渠珍早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将加深对清末统治阶层治边思想的变化和反侵略的斗争的认识,加深对清末民初西藏边疆危机的了解,驳斥所谓“藏独论”。并从陈渠珍早期教育和早期治边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客观介绍和深入分析,这为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陈渠珍早期的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试图通过研究陈渠珍早期治边的历史,总结其经验和教训,能为当今治边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其他文献
Madhupur Sal forest is one of the major forests in Bangladesh which is also under intimidation of severe deforestation due to settlement of the ethnic people an
Bangladesh is prone to a multitude of natural hazards and vulnerable to the adverse impacts of future change in climatic condition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为满足日前调度的全局统筹性和实时调度的精准性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联合分层优化调度方法。在日前阶段,上层总调度中心根据预测数据,以平抑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辛亥前后,影响中俄关系最大者莫过于外蒙古独立事件,中国知识分子眼中的俄国,根据外蒙事件发展的走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05年至1906年,为俄国侵略外蒙的政策确定
面向车路协同环境,基于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带诱导车速单车道改进NS模型。分析了车路协同交通环境中可交互的基本车辆信息。根据前后车辆的位置、速度制约关系和邻
欧榘甲,追随康有为,积极宣扬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学习日俄。政变后,逃往日本,主笔《清议报》,鼓吹保皇思想。1899年夏秋间,在日本和孙中山有过密切接触,渐赞成革命,歌颂革
中国社会党是辛亥革命后的多党政治时代出现的第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更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党”命名的政治组织。在辛亥革命前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党鼓吹的平等普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本科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