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空间隐喻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时间空间的一致性效应,证实了时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但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分歧。有研究发现,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是对称的,不会受到语言习惯、反应模式、空间信息等的影响。另一些研究发现,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是不对称(隐喻性)的,会受到反应模式的影响,并且具有跨语言差异。本研究包含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均要求被试对时间词做单手移动按键反应和口头反应,探讨反应模式是否会影响汉语中时间空间的一致性效应的方向和效应量。实验一探讨反应模式是否会影响前后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方向和效应量。被试为32名大学生。采用2(反应模式:口头反应、单手移动按键反应)×2(时间词:过去、未来)×2(方向:前、后)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发现,单手移动按键反应条件下出现了过去/后、未来/前的一致性效应,口头反应条件下出现了过去/前、未来/后的一致性效应。并且,口头反应的效应量比按键反应大。实验二探讨反应模式是否会影响上下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方向和效应量。被试为32名大学生。采用2(反应模式:口头反应、单手移动按键反应)×2(时间词:过去、未来)×2(方向:上、下)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发现,单手移动按键反应条件出现了未来/上的一致性效应,口头反应条件出现了过去/上的一致性效应。按键反应和口头反应效应量差异不显著。实验三探讨反应模式是否会影响左右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方向和效应量。被试为32名大学生。采用2(反应模式:口头反应、单手移动按键反应)×2(时间词:过去、未来)×2(方向:左、右)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发现,单手移动按键反应和口头反应均出现了过去/左、未来/右的一致性效应。按键反应和口头反应效应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三个方向的效应量,采用2(反应模式:口头反应、单手移动按键反应)×2(时间词:过去、未来)×3(方向:前后、上下、左右)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中反应模式和时间词是组内变量,方向是组间变量。结果发现,口头反应中,左右方向的效应量等于前后方向大于上下方向;按键反应中,左右方向的效应量大于前后方向大于上下方向。3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会受到反应模式、语言习惯以及方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