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膀胱经穴位对中风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eah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探讨针刺膀胱经穴位与现代康复医学疗法相结合,对中风偏瘫后踝背屈功能的影响。以表面肌电图为客观的评估指标,通过观察针刺膀胱经穴位对中风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少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针刺膀胱经穴位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每周治疗6次,4周为一个疗程。评价一个疗程前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胫骨前肌、腓肠肌的sEMG信号情况。结果:1.运动功能评定: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评分分值提高更显著。2.表面肌电值比较(肌电积分iEMG)、协同收缩率(CR):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三种体位下对应表面肌电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治疗后组内比较Ⅰ.仰卧位:治疗组,健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患侧协同收缩率CR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健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胫骨前肌的iEM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腓肠肌iEMG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患侧协同收缩率CR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坐站转移位:治疗组:健、患侧的胫骨前肌、健侧腓肠肌的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著性差异(P<0.05),患侧腓肠肌的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健、患侧胫骨前肌、健侧腓肠肌的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著性差异(P<0.05)。患侧腓肠肌的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Ⅲ.站立平衡位:治疗组:健侧胫骨前肌、腓肠肌iEMG值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健侧健侧胫骨前肌、腓肠肌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3)治疗后组间比较Ⅰ.仰卧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iEMG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小腿肌群的协同收缩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坐站转移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站立平衡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侧胫骨前肌iEMG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侧腓肠肌iEMG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膀胱经穴位结合康复训练可更好的缓解踝背屈活动时拮抗肌的痉挛、增强胫骨前肌肌力,改善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进而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捉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突变检测及颖骨高分辨率CT检查对诊断大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16例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颖骨高分辨率CT检查及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在不断成熟进步,本工程成功应用土钉墙垂直支护技术即是一例。一、工程概况北京南丰住宅小区4号、7号楼建筑科技位于金融街规划区的太平路
小儿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是该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以突然神昏、继而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抽搐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理论
可转债凭借自身独特的优点得到上市公司的认可,在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重要的衍生工具。我国的可转债市场比国外晚出现100多年,自从2006年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可
<正>旅游业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近些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着学生个性差异大、初中化学课程开设时间晚升学压力大、有些实验内容无法操作、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少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
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始;幼儿园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幼儿教
目的:观察及评价清润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肝火犯肺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临
中医学的脏腑表里相合理论隶属于中医脏象学说,始见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地发掘和补充,最终形成了颇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肺与大肠作为脏腑表里相合的其中一对具有十分
目的 :研究补益气血方剂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为探讨中医气血理论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正常、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模型大鼠 ,观察补益气血代表方四君子汤 (SZJ)、四物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