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高极化颗粒复合体系由于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在介电材料中,有由分散在液态基质中的高极化介电颗粒组成的ER流体,即电流变液,在外加电场后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极化颗粒复合体系由于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在介电材料中,有由分散在液态基质中的高极化介电颗粒组成的ER流体,即电流变液,在外加电场后颗粒迅速聚集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固态物质.在磁性材料中,亦有由在理论上具有完全的自旋极化率、在实验中也被证实具有高自旋极化率的一系列半金属氧化物材料构成的多晶、粉末等颗粒体系,被发现能在外磁场下发生显著的电阻下降,即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中的外禀磁电阻效应.对这两种高极化颗粒复合体系的物理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还在技术和商业层面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课题.该文对ER流体和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这两种高极化颗粒复合体系物理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单一分布(monodisperse)和多分布(polydisperse)ER流体的基态结构;该文中,我们采用多重镜象法近似处理颗粒间的多极矩相互作用,建立了研究ER流体基态问题的DID模型,并将它应用于颗粒具有一定分布的多分布ER流体.2.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的磁输运性质;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中显著的外禀磁电阻效应使它成为新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的候选者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人们还未对它的内在机制和诸多实验现象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在该文中,我们以两种典型的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多晶和粉末——为对象,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A)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的磁电阻效应主要起源于载流子在磁性颗粒间的自旋极化隧穿.我们研究了超细颗粒体系中磁电阻随温度的变化.(B)在对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的磁输运性质的早期研究中,颗粒边界通常被当作一个理想的绝缘层,电子可以直接穿越它发生隧穿.我们分别计算了在低磁场与高磁场下由自旋极化共振隧穿产生的磁电阻,较好地解释了半金属氧化物颗粒体系外禀磁电阻随外场变化的实验结果.
其他文献
利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4p的能量及精细结构.同时计算了1sns-1s4p(2≤n≤4)的跃迁能和1s2s-1s4p,1s3s-1s4p跃迁的振子强度.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
基于目前关于Ξ-超核的实验取得了一些进展,该论文对奇异数s=-2的Ξ超子束缚态、散射态进行了若干研究.我们首先在相对论平均场框架下构造Ξ-单粒子光学热,研究强相互作用对
该文从理论上对铁电结构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用朗道理论研究了铁电薄膜的相变性质;用横场伊辛模型研究了二维梯度铁电结构和超晶格的相变;最后用基于密度
该文对高离化态Cu和Ge离子的光谱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实验结果,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回顾了束箔光谱法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束箔光谱法的优点;总结了束箔光谱法在高离
最近,Netz课题组提出了对应于高表面电荷密度、高离子化合价、低温情形的强耦合理论(Strong-coupling theory, SC),并利用该理论研究了两个带同号电荷的平板中间具有单一反离
在回顾了Haldane在2维球面S上对量子Hall效应的描述和张首晟与胡江平对量子Hall效应在4维球面S上的推广后,我们构造了S和S上的非对易代数及其Hilbert空间的Moyal结构.然后,利
该文提出了采用2π位相板法产生聚焦中空光束的新方法.当一束准直的高斯光束通过具有2π位相分布的位相片和一个薄透镜时,这将导致在入射高斯光束中心的完全和部分相消干涉效
本文从低直流偏场法出发,实验研究了石榴石磁泡薄膜样品中的硬磁畴的动态特性和温度特性以及产生正、负垂直布洛赫线(VBL)的条件。 首先,对能收缩为硬磁畴的分形畴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与系列脉冲法不同的规律:用系列脉冲法产生的硬磁畴在直流偏场H_b升至H_(Nb)′时,加旋转脉冲,硬磁畴就会象风车一样转动起来,其旋转方向随硬化脉冲宽度τ_p的增加,从全是逆时针旋转经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
该论文主要研究磁性多层膜的理论问题,主要分为四章:1.铁磁/反铁磁中的交换偏置;2.二维海森伯格正反方格子的反铁磁畴;3.周期性各向异性磁性超晶格的自旋波能隙;4.温度导致的
该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用提拉法生长了Nd:GdVO晶体,单晶尺寸为25×30×27mm,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对生长的Nd:GdVO晶体进行结构和晶胞参数测定.二、于5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