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主权争端中关键日期的国际法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me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争端甚嚣尘上,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尤其是2012以来,中日双方互不相让、动作频频,在此问题上甚至有“擦枪走火”可能。然而,从当今国际大环境看,武力对抗、暴力争夺已非领土问题解决的根本之策;中日双方在经济领域中也是唇齿相依,并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格局均有重大影响,长期的经济封锁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当前,不少学者通过撰写论文等形式,试图从国际法角度为解决钓鱼岛争端提供法律依据,本文的写作也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但和当前诸多论述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文章不同的是,本文并非从传统的中国钓鱼岛历史主权、国际法上的领土主权合法性以及地理、地质特点等方面罗列论述,而是选择“关键日期”——这一近年来越来越被国际法学界所认可、国际法院司法实践所运用的领土争端裁判前提性要素——为切入点,从关键日期的概念、价值入手,并结合诸多国际司法案例,阐述关键日期在当前领土争端中、相关法律规则适用方面具有的时间性意义,并指出其是国际法院实质性审查内容之一,一旦关键日期确定,国际法院仅考察这一时间点之前争端领土的法律状态,关键日期之时及其后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不改变之前的法律地位。通过对关键日期理论的论述和数个国际司法案例评析,本文进一步分析和得出了关键日期的具体确定标准——分歧产生、“重大事件”出现,进而运用于中日钓鱼岛争端。随后,通过与数个国际司法案例的分析类比,以及对相关历史事实、条约的辨析等,本文逐一分析了学者提出的5个可能成为这一争端中关键日期的时间点,同时将作者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观点穿插其中,从不同侧面相继驳斥了日方的“无主地先占论”、“条约合法性”观点等等。在此基础上,得出关键日期最有可能为1971年美日签订《冲绳归还协定》之时,理由是,与诸多国际司法案例相似,在这一时间点上,标志着中日双方争端产生的“重大事件”形成。随后,作者根据有效占领规则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得出1971年之前日方不拥有钓鱼岛主权,该岛主权在关键日期之前归于中方,并指出在1971年这一关键日期之时及其后,无论日方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以及故意制造重大争端事件等,不能改变中方对钓鱼岛的主权。
其他文献
传统铁路运输中最大的问题是铁路与公路之间的衔接问题。因为两种运输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不仅给运输带来了麻烦,也影响了整个物流过程的顺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人们提出了
“冤假错案”是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侦查水平的提高,冤假错案发生的概率正逐步降低,但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无论是湖北佘祥林案件、河南赵作海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和预警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围岩应力的理论分析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结合贵州典型煤矿区煤与瓦斯突出主
"合法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企业社区参与(CCI)能使企业获得合法性。然而,CCI如何使企业获得合法性以及究竟使企业获得了什么样的合法性却鲜有探究。为此,本文通过对
作为新兴产业,会展对关联产业有1:9的带动效应,受到了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生态化既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会展产业的时代使命,也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从会展理念、会展
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及对外政策、民众意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考察太平天国兴起、发展、壮大到最终
在世界并购热潮中,新兴科技领域的并购趋势愈加明显,并且常伴有跨“界”的资源整合现象。从本质上说,公司之间的资源调整,无论是资产还是股权上的变化,无论是收购还是新设一
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的怀旧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寻求商品寄托,因此怀旧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的怀旧寄托往往会转化为对某些产品、服务或品牌的需求。目前,怀旧营
<正>青岛,一座富有活力的中国北方海滨城市,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勇于探索的制造型企业。当大数据、云计算开始升温,面对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精益制造的浪潮,青岛把握机遇,走在前
在西方历史中,主体与真理的关系决定了人之社会存在、历史存在的根本面貌。福柯通过构筑治理的分析框架及其衍生概念,力求考察西方历史中主体与真理之间的运作关系及其演变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