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运行能耗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vaf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能源消耗与浪费的问题也威胁着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作为人类活动中能耗占比巨大,环境问题突出的建筑行业,更是面临着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问题与责任。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对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于2019年指定颁布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而作为全寿命周期中时间占比最长,能耗占比最大的运行阶段,则需要结合实际与创新地运用绿色建筑评价的方法对这一阶段进行细致科学的评价。本研究通过对长春本地及南方地区建筑的实地调研,获取了各类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数据,经过实验检测与研究分析,初步了解了运行能耗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而后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的相关条文标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绿色建筑评价的流程与实际操作方法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经过研究认识到建筑智能化自动化不断发展,BIM理念与技术对建筑行业影响深远。建筑运行阶段各项能耗数据的获取、传输、共享和分析变得越来越迅速高效,这样就需要一套能够快速实时的对建筑运行能耗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评价的方法体系,使建筑运行能耗的调节管理,决策制定。更加高效迅速,更有助于建筑行业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在绿色建筑运行能耗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以求解出该层次中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和重要性排序。对建筑的室外气象条件、建筑使用情况、建设规划、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围护结构及建筑设备及动力系统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将建筑运行管理智能化、建筑信息模型的使用情况等作为参考因素。在得到建筑各项指标数据后进行分析研究,对评价对象用数学方法求得该指标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并根据该符合程度的量化数据来评价建筑运行能耗的评价情况与评分等级。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研究,验证评价方法在绿色建筑运行能耗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经过验证得出的可行方案,可以解决绿色建筑在运行阶段的能耗评价问题,评价的结果不仅是对绿色建筑能耗进行评估,更可以作为建筑运行维护的参考和依据,让绿色建筑评价不仅仅在建筑竣工时结束,而是伴随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帮助运行中建筑的节能降耗管理,推进绿色建筑更深层次的发展。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一种由一个3d B正交电桥和两个微带环形器组成的双圆极化馈电网络。馈电网络由四个端口进行馈电来实现双圆极化。在研究中,采用仿真软件Ansoft HFSS及Ansoft Desig
中粮资本已形成信托、期货、保险、银行、基金多位一体的金融业务链。作为中粮集团旗下运营管理金融业务的专业化公司及投资平台,中粮资本(股票代码:002423.SZ)以国有资本投
配电系统与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具有直接的关联,加强对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对于提升供电可靠性和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分析了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
背景与目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抵御外界多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不利因素的首要屏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的需求逐渐增大,“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污染”、“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其中臭氧层的破坏,已成为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因其导致紫外线照射量剧增,而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可对人体皮肤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晒伤、光老化及光敏性皮肤病甚至癌变等。因此,良好的皮肤屏障状态是人体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盆式绝缘子作为GIS的核心器件主要承担绝缘、支撑、隔离等功能。然而由盆式绝缘子内部缺陷产生的局部放电诱发的绝缘故障偶有发生,对GIS和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潜在威胁。因此,研究盆式绝缘子的缺陷检测对提高GIS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52kV单相式GIS盆式绝缘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场仿真和实物实验两种方法对气泡缺陷产生的局部放电特性进行了深入
本文提出了一种双端口、双圆极化、电小、低剖面惠更斯源天线,该天线具有新型的馈电网络以及电/磁偶极子近场谐振寄生元件的多层基板叠层布局,通过激励不同的馈电端口,该天线
进化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内容,从现代进化论角度研究心理结构,阐释
在现代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大规模食品生产的同时,这种集成化生产体系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能源和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造成持久性农药残留和硝酸盐等物质对食品
随着我国近些年桥梁工程的蓬勃发展,不少大跨桥梁的深基础已达到超过百米深的土层,而沉井基础因其整体性好、埋置深度大、承载能力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跨江跨海大桥的塔柱基础
通过针对中央控制系统与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分析优化,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制造与现场安装阶段进行有机结合与统一。再经应用对比分析,优化自动化生产线布置方案,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