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盆地古近系湖盆旋回地层学研究及其在油气地质上的意义 ——以泌阳凹陷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襄盆地是发育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地台北缘块断带之上、自白垩世开始发育的多成因机制和多幕裂陷作用相叠合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前人做了大量的基础地层工作,然而,古近系地层缺乏可靠的高精度的地层年代框架。本文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中央深凹带的泌270井廖庄组-核桃园组和泌深1井大仓房组-玉皇顶组地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可靠的古气候替代指标,对其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并借助泌页1井的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和镜下薄片观察来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同时,将旋回地层学与石油地质学进行学科交叉研究,探索烃源岩的天文响应,并探讨米兰科维奇旋回与层序地层的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表明泌阳凹陷古近系地层保存完整的米兰科维奇周期信号(偏心率、斜率和岁差)。本文利用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为主要的调谐周期进行天文调谐,建立了43.2 Myr的浮动年代标尺。考虑到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分界线(廖庄组顶界)是一个重大的构造界面,其在盆地中央剥蚀量较小,可作为计算锚点,并以此建立绝对年代标尺。白垩系与古近系的分界线(玉皇顶组底界)亦是一个重大的构造界面,在盆地中央剥蚀量较小,可作为年代标尺的检验点。核一段底界为始新统与渐新统的分界线,亦可作为一个检验点。2、微观上,通过对泌页1井核三段取芯段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镜下薄片观察,本研究认为镜下的浅色纹层和暗色纹层组成的沉积纹层可能代表年纹层,受控于岁差周期。宏观上,对泌270井核三段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和有机碳数据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1.2 Myr长斜率周期,该周期可能通过影响水深,进而影响烃源岩的发育,形成中等-优质烃源岩。3、对泌阳凹陷泌270井核三段地层,利用1.2 Myr长斜率周期进行三级层序的划分,利用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进行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四级层序),以及利用100 kyr偏心率周期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五级层序)。本次研究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25个四级层序和~98个五级层序。4、根据建立的年代标尺,为本区的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刻度。5、在我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中,存在着始于~50 Ma的重大构造事件或不整合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泌阳凹陷~50 Ma的构造事件可能受太平洋板块由早期的NNW转为NW向漂移、太平洋-欧亚大陆板块的汇聚速度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全面碰撞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他文献
空间数据引擎是城市地质环境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其功能主要是为城市地质环境时空透视和智能管控相关应用提供动态高效的空间数据存储与查询服务。其中空间数据索引的结构与基于空间索引实现的各种空间查询算法对空间数据引擎的整体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城市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具有体量大、多维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和几何形态复杂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目前已有的空间索引与空间查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着以下几个问
河湖过渡相沉积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浅水湖盆广泛发育河湖交互沉积,但尚未建立系统的河湖交互沉积体系。河流与湖泊在交互区水体条件频繁转换,二者水动力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作用下沉积特征、沉积模式、油气富集也明显不同于传统河流与三角洲沉积体系。传统深水三角洲沉积湖盆水深,相带稳定,相比而言浅水湖盆地形平缓、湖阔水浅,水体振荡频繁、横向迁移幅度大,相带宽广、垂向交
金属矿产尤其是关键金属已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争夺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自南而北分布有九瑞、鄂东南、安庆贵池、庐纵、铜陵、宁芜、宁镇七个矿集区。鄂东南矿集区主要为大冶-阳新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该区集中分布了若干重要的富铁富铜矿床。利用重、磁资料及其它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成矿预测及找矿预测,在成矿带中的九瑞、安庆贵池、庐纵、铜陵、宁芜等五个矿集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一段时期以来,“四大考验”对党的领导提出更高要求,“四大危险”对党的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党建设成为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领导核心,是新时代对党提出的新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赋予党的新任务。本研究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以下简称“重要论述”)的内涵界定、生成逻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量丰富,据估计赋存于其中的天然气总量约为2×1016m3,相当于全球常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含碳量的2倍。因其具有分布范围广、资源量丰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视为未来潜在替代新型清洁能源。自然界水合物主要赋藏于陆上冻土和深海沉积物中,其中海域水合物储层埋藏较浅,主要为弱固结或未固结的砂质和泥质粉砂沉积物。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的水合物相变以及流体运移会导致储层力
研究区位于青海玉树地区,处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构造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金沙江和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与古特提斯演化关系密切。有大量的二叠纪-三叠纪。本文以该区区内发育的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以长期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托,对镁铁质岩石、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铜多金属矿床进行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示踪,探讨成岩成
岩浆活动和撞击历史是月球和行星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月球早期克里普(KREEP,富集K、REE、P等不相容元素)岩浆活动和>3.9 Ga的古老撞击历史对于研究月球早期分异之后月壳的改造过程,以及类地行星早期的撞击历史有重要启示意义。除了美国阿波罗计划、前苏联月神计划和中国嫦娥工程返回的岩石和月壤样品以外,月球陨石是人类获得月球样品的唯一途径,可补充提供月球岩石类型、化学成分等重要信息,是岩浆和撞击历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30 m的蓄水波动改变了区域水质量平衡,并影响了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循环与地表负荷条件。针对三峡库区不同尺度的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模拟与观测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区域陆地水时空演化规律,为识别与区分陆地水分量与水文要素信息提供重要的校正资料。本文以三峡库区蓄水过程的水文与地球物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利用高精度实时蓄水模型,并基于复杂形体正演方法以及负荷弹性理论对地表动力学响应进行精细
长江是欧亚大陆最长的河流之一,几乎横穿整个东亚地区,它的形成与演化对于指示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变化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长江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地质学界争议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在长江三峡和长江第一弯的形成时间上,学术界至今依然没有统一的结论。长江三峡被认为是长江演化过程中的最后一环,它的贯通即长江对黄陵隆起的切穿,代表着现今长江河流体系的建立。目前,学术界对长江三峡贯通时间的主要观点有三个,分别
滇东北-黔西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该地区已发现超过400个铅锌矿床(点),其铅锌金属量超过20 Mt,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工业基地。目前对于这些铅锌矿床的成因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在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形成机制等方面。本文以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黔西北杉树林、筲箕湾、垭都和天桥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些矿床进行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