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青海玉树地区,处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构造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金沙江和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与古特提斯演化关系密切。有大量的二叠纪-三叠纪。本文以该区区内发育的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以长期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托,对镁铁质岩石、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铜多金属矿床进行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示踪,探讨成岩成矿背景和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并指明找矿方向。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研究区内的岩浆岩主要由基性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成。对这些岩浆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查涌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3±3Ma,多彩块状辉长岩为252±2Ma,龙墨沟辉绿岩脉254±4Ma,龙墨沟东辉绿岩脉为248±2Ma,中酸性侵入岩征毛涌石英闪长岩为233±2Ma,日啊日曲石英闪长岩体、格仁涌花岗闪长岩体、当江荣花岗闪长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年龄分别为218±1Ma、217±2Ma、221±1Ma和222±1Ma,那日正长斑岩为170±3Ma。基性火山岩查涌枕状玄武岩235±3Ma,龙墨沟枕状玄武岩249±2Ma,米扎纳能杏仁状安山岩237±3Ma,撒纳龙哇玄武岩221±3Ma,中酸性火山岩中,南部的多日茸层状英安岩和龙墨沟南层状英安岩分别为228±1Ma和227±2Ma,尕龙格玛东西矿区的英安岩和英安斑岩分别为223±2Ma和221±1Ma。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大都形成于晚三叠世,而多彩-查涌蛇绿混杂岩带的年龄分布从早二叠世到中三叠世都有分布,而基性火山岩主要集中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期。治多混杂岩中镁铁质岩石可能来自不同地幔源的部分熔融。查涌辉长岩来自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多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可能来自被污染或改造的尖晶石+石榴石地幔源区。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证据表明,西金沙江-甘孜-理塘古特提斯体系的持续时间很长,指示了了一个成熟的大洋。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相对连续的成分变化趋势,与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板片流体或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楔产生的岩浆(基性端元)与古老下地壳熔体(酸性端元)的混合,后期岩浆上升时分离结晶和化学扩散也影响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形成与弧环境,与西金沙江-甘孜-理塘洋向西南俯冲有关。北羌塘治多中酸性巴塘群火山岩是由新生地壳源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来自于晚三叠世石榴石角闪岩岩浆源区高温低压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岩年龄具有东北年轻化趋势,指示了一个南向俯冲和回撤的模式二叠纪-晚三叠世治多混杂岩(283-235 Ma)和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222-217Ma)和火山岩(228-221Ma)以及其他岩石表明它们金沙西至甘孜地区理塘古特提斯洋存在一个完整的海底扩张、洋板块俯冲和弧后扩张过程,结合松潘-甘孜陆块的研究,认为西金沙江-甘孜-理塘洋可能存在双向俯冲和后撤。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低温(120℃~160℃)、中低盐度(6.0~12.4%Na Cl.eqv)、中低密度(0.95~1.03 g/cm3);H-O同位素推测成矿流体来自海水与岩浆水混合。成矿物质具有岩浆硫(δ34S为-4.3‰~1.7‰,)特征,Pb同位素预示可能来自晚三叠世深部岩浆活动。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本论文认为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为VMS型矿床。查涌矿床脉状辉钼矿矿石和稠密浸染状铜铅锌矿石为流体包裹体显示为中高温(224.5~365.8℃)、中低盐度(4~5 wt%Na Cl)、中低密度(0.62~0.96 g/cm3)的成矿流体,两类矿石成矿流体来源相似,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混入大气降水。S、Pb同位素推断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综合前人成矿年代学结果,认为查涌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24Ma),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导致的羌塘碰撞背景有关,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矿床,表现为浅部热液脉型Cu-Pb-Zn和深部斑岩型Cu-Mo矿化的斑岩型成矿系统。多日茸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90~170℃,盐度集中在2~11%,显密度介于0.89~1.08 g/cm3,属于低温、中高盐度、低密度流体。多日茸矿床主成矿期的方解石δ13CV-PDB值变化范围为-2.0~0.9‰,方解石δ18OV-SMOW值变化范围为13.8~18.8‰,方解石δ18OV-PDB值变化范围-16.6~-11.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溶解围岩中的碳酸盐岩而获得了流体中的碳。多日茸矿床中黄铁矿δ34SV-CDT值介于-35.5~0.5‰,主要集中于0±3‰,方铅矿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在18.477~18.615之间;207Pb/204Pb值在15.693~15.770之间;208Pb/204Pb值在38.768~39.010之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结合古特提斯洋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内成岩成矿构造背景的指示,玉树地区存在与古特提斯演化、中特提斯闭合、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相关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具有火山活动相关岩浆热液矿床、碰撞型斑岩型矿床、MVT型矿床和后期热液叠加等成因类型。矿床分布整体呈现北西成带、北东成串、局部成群的规律。当前在治多火山岩带寻找VMS型矿床和治多缝合带及深大断裂附近寻找斑岩型矿床是主要的找矿方向。综合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划分四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尕龙格玛-撒拉龙哇火山岩带,主要寻找与古特提斯火山作用有关的VMS型铜铅锌矿床;查涌-西确涌-当江深大构造-岩浆岩带,主要寻找与斑岩型成矿相关的铜钼-铅锌-金银热液矿床;龙墨沟-多日茸火山沉积岩带,主要寻找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杂多-米扎纳能碳酸盐岩沉积盆地,主要寻找与新生代陆陆碰撞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与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的盆地卤水MVT型铅锌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