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台了“四万亿”等措施,导致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迅速增加,杠杆率提高,很多公司债务负担过重,债务风险不断增加。2016年5月9日,我国正式将“去扛杆”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指明了未来几年经济金融领域工作重点。“去杠杆”开始被学术界广泛讨论。债务重组作为去杠杆的一个有效办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债务重组准则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修订,债务重组准则逐渐向国际看齐,标志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台了“四万亿”等措施,导致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迅速增加,杠杆率提高,很多公司债务负担过重,债务风险不断增加。2016年5月9日,我国正式将“去扛杆”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指明了未来几年经济金融领域工作重点。“去杠杆”开始被学术界广泛讨论。债务重组作为去杠杆的一个有效办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债务重组准则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修订,债务重组准则逐渐向国际看齐,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信息透明度逐渐提高,监管力度逐渐增强。但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依然是债权人获取其财务状况的主要途径,因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依然存在。在债务重组协议达成前,债务人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自身目的。区分盈余管理方向,债务人可能会向上操纵盈余,粉饰报表以呈现一个良好的公司前景;也可能会向下操纵盈余,向债权人展示一个较为糟糕的财务状况。证券分析师能够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深刻解读,有效降低债权债务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抑制债务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2008-2018年发生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与其按照行业、年度和资产规模进行配对的公司为总样本,使用文献综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债务重组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分析师关注对此行为的调节作用。全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简单阐述了债务重组、盈余管理和证券分析师的相关概念,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相关假设提出。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变量定义、模型构建、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五部分是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包括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以及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是进一步研究。在正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样本特征下债务重组公司的盈余管理对策,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对策识别情况。第七部分是研究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结论以及不足,并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展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在债务重组前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增加。(2)从盈余管理的方向上看,与对照组相比,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会在债务重组前一年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3)分析师关注能够显著抑制债务人公司的向下盈余管理行为。(4)分样本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公司,民营公司在债务重组前存在显著的向下盈余管理对策;相较于关联公司,与非关联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的公司存在显著的向下盈余管理对策;相较于经营性债权人,与金融类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的公司存在显著的向下盈余管理对策;相较于法定债务重组,达成私下债务重组协议的公司存在显著的向下盈余管理对策。(5)进一步研究债权人和投资者对债务人盈余管理对策的识别情况发现,金融类债权人能够识别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非金融类债权人和投资者则不能有效识别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两点:(1)丰富了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本文研究了债务人在债务重组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探讨不同样本下的区别,进而检验了分析师关注的调节作用。(2)检验了债权人和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本文在债务重组的盈余管理对策检验的基础上,分别站在债权人和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债务重组公司盈余管理对策的识别能力,拓展了对于盈余管理识别的研究。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市场销售增速下滑、资金周转不灵、融资能力较弱等,以至于其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堪忧。鉴于此,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运转以及稳定发展,是房地产企业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对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有助于经营者根据其关键因素对企业加强管理,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先前的大部分学者更偏向于
甾醇14a-去甲基化酶(CYP51)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在生物体内甾醇和纤维素合成,以及油菜素内酯等植物激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多种三唑类杀菌剂的靶标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杀菌剂对真菌来源CYP51功能的抑制及真菌病害防治上,对于植物内源性CYP51基因功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在克隆获得两个小麦CYP51基因新成员的基础上,试图对植物来源CYP51基因的功能,以及丙硫菌唑处理的
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均衡发展,矛盾的焦点之一显然在企业。如何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环境问题,在企业方面,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环保投资。企业作为环保投资的重要微观主体,其环保投资行为不仅对宏观层面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可持续经营也具有积极意义。企业的行为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为,尤其取决于高管的行动意志。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心理偏好和知识架构等因素在战略抉择中发挥着重要
“公共场所当众”,虽同样与聚众、其他恶劣情节归属于强制猥亵侮辱罪升格五年以上量刑情节,但“公共场所当众”情节司法适用的范围与频率都要高于另外两种情节,因此在更大的案件基数下“公共场所当众”强制猥亵出现了多次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反映出了该情节于司法适用中的争议。这种升格情节的具体判定标准引人好奇、发人思考。因此,本文以四部分构成框架整体,以此进行对强制猥亵侮辱罪“公共场所当众”情节全面的梳理与探讨:第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作为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重任的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教师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教师教育发展领域应该关注的时代课题。地方高师院校教育硕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加强对地方高师院校教育硕士教师素养现状的研究,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以期尽可能提高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从而提升中小学生培养质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紧迫性。本研究主要采用
农业保险是管理农业风险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手段之一。农业的稳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普遍运用农业保险工具为其农业生产建立起了一张安全网。在我国,农业生产关乎上亿农民的收入和就业,农业风险的有效管理更是关乎农村管理的稳定。因此,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广大农业生产主体构建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农业保险市场存在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因而选择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大家
自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从2010年的50.9%提高到2019年的83.4%,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也迅速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GDP比值从2010年的0.06%提高到2016年的0.18%。但普及率和投入水平提高的统治性话语,可能会遮蔽其他重要议题,公平就是其中之一。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基础,而财政公平作为学前教育公平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