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从山东各地暴发的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病例中分离出15株疑似绿脓杆菌的病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绿脓杆菌;然后对15株绿脓杆菌进行血清型分离,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地区水貂群中流行G型、B型、E型三种血清型致病性绿脓杆菌,其中G型为山东地区主要流行血清型,占分离菌株的80%。
本试验对分离的15株绿脓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山东地区水貂绿脓杆菌对10种药物已普遍产生耐药性,其中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头孢肤肟和羧苄青霉素四种药物耐药性最强,多数菌株表现为0抑菌环;其次对近年来在养貂业中普遍应用的庆大霉素和菌必治的耐药性也很强,而对丁胺卡那霉素、复达欣、先锋必素、环丙沙星等四种药物普遍敏感。
本试验通过PCR技术,以本实验室分离到的绿脓杆菌的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表达外毒素A蛋白的ToxA基因,将产物克隆与pMD-18T载体连接,鉴定后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将测定的12株序列与GenBank中的标准产毒株PA103株和PA01株tox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绘制toxA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A2、PA3、PA4、PA7、PA8、PA9、PA10、PA11与PA103、PA01遗传关系较近,PA11与PA01遗传关系最近,PA1、PA5、PA6与PA103、PA01遗传关系较远,PA12与PA103、PA01遗传关系相对远。通过toxA基因序列比较,可得知目前山东地区流行的水貂绿脓杆菌的有关外毒素A毒性的氨基酸均未发生突变,推断菌株细胞毒没有降低,且流行株变异不大。
本试验根据Genebank上报道的绿脓杆菌Tox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引物的上下游分别带有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以本实验室分离到的绿脓杆菌的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出约1917bp的片段,按常规方法克隆到pMD-18T裁体,经蓝白斑筛选和酶切分析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提取质粒。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表达载体pET32a和重组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oxA,并转入E.coliDH5α中,得到基因工程菌,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克隆到载体pET32a上的外源基因即为绿脓杆菌的ToxA基因。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与Westernblot鉴定,可产生相对分子量约为78KDa的表达产物,表明成功地建立了外毒素A蛋白的重组表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