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氧化微生物在零价铁还原硝酸盐体系中的作用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jdxy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应用于地下水修复中,其在还原硝酸盐同时还能够还原重金属和高毒性有机物,是较为理想的水处理材料。但现阶段的研究表明零价铁还原硝酸盐速率提升费用高、二次污染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本研究发现,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能够强化硝酸盐的还原,并且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研究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作用于零价铁和硝酸盐的反应并利用该体系进行生命活动,掌握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强化及产物变化的客观规律,也利于零价铁还原硝酸盐的工程应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批量实验和连续流实验以变量控制、动态观测、论证排除等方法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强化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反应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pH值7~8)ANAMMOX微生物的添加能显著强化NO3-和Fe0的反应,并且生物强化作用长期有效。该反应是化学反应与生物反应耦合的复杂体系。零价铁转化的加快是由于二价铁自养反硝化微生物所导致的。自养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将Fe2+氧化为Fe3+,随后Fe3+能与Fe0自发地发生反应,促使体系溶出更多的Fe2+,打破体系中Fe0溶出受制于硝酸盐化学氧化,加快了Fe0的转化。体系中更多的Fe2+能够加速自养反硝化反应、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反应,从而使得整个体系反应的加快。  ANAMMOX微生物作为特殊的自养反硝化菌,在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反应体系中利用底物的方式更为有利。该微生物不仅可以利用NO3-和Fe2+进行反应,其还能够利用化学反应中NO3-逐步转化为NO2-和NH4+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以此获得更多可利用底物;另外,该微生物对零价铁还原硝酸盐的作用,也导致了体系中没有氨的积累、氢离子消耗及零价铁铁消耗的减少,使得零价铁和硝酸盐反应体系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该反应在温和环境条件下最为明显,适宜在pH值为4~6,温度为30~40℃下进行。体系中适量的Fe2+浓度也有利于该强化反应的进行。在pH值为7~8,温度33℃下,连续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10h,零价铁一次性投加量为50g·L-1,添加污泥浓度为400mg·L-1,进水硝态氮50~70mg·L-1,连续运行40d,硝态氮转化率>80%,去除速率>0.1kg(m3·d)-1,超过90%的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其他文献
针对保险理赔骗保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并简要介绍了研究汽车保险理赔骗保原因分析及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汽车保险理赔骗保原因,有效减少汽车保险理赔骗保现象的发生,提出相应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重针对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进行了认真地思考与探讨,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抗日英烈金剑啸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坚强执着、英勇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一位战斗诗人,一位杰出的革命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他书写了东北革命文艺、革命文化历史的
推介词孙纲的画,总是让人过目难忘,高尚、祥和、灰而不媚,淡又不失重量感,你会被它所散发出的平和与恬淡所吸引,也会为他神似“不留意”的构图和笔触而入迷。在我看来是这样
为了应对环境恶化和限制化石能源消耗,低碳和无碳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能源发展的重点。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太阳能催化转化为碳氢燃料进行储存和利用,是其中最有新意和最有吸引力的方法之一。氧化锌(ZnO)是一种受到广泛研究的优异光催化剂,但是由于其禁带宽度较大,光谱响应范围较窄,量子产率低及容易失活等缺点,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本文使用了简单快捷且温和无污染的方法,利用合成的分等级ZnO
学位
“阅读状态”,就是学生针对阅读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和心理形态。对于学生,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的阅读状态应该是:有主动的阅读愿望,有强烈的阅读兴趣,有广阔的阅读空间,有高效
期刊
在隧道工程中,地下水与隧道有着复杂的联系,尤其是在施工期,隧道穿越的岩体常常赋存不同类型的地下水,隧道开挖将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大量的涌水会出现突水突泥事故。与此同时,地下水
硅材料作为一种神奇的材料,在微电子器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硅电子器件有源区的特征尺寸缩小到纳米量级,人们对于研究硅纳米材料产生了
本文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2A12铝合金表面进行处理,在KOH和Na2SiO3电解液中分别添加轻质MgO和微米级SiO2粉末,使铝合金表面生成复合陶瓷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面及
历史资源是可以共享的,然后面对如此繁杂而璀璨的历史星空,摘选与糅合,进而找到构建自己内心图景的视觉构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布勒东之后,超现实主义运动已经过去,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