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 : 65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推动下,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战后世界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引发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近几十年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许多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土地退化、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环境公害、化学物质迁移、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呈现在公众面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经济高速增长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背后是人地关系的急剧恶化,其深层次的是哲学层面上对人地关系的不恰当认识,源自于发展观念的不合理,因此研究人地关系的演变与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公众的资源环境需求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有中国缩影之称的山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是进行人地关系研究的典型区域。论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为主线,采取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比较和归纳论证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分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解析山东省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时间演变过程和空间分异格局,选取生态脆弱型、海陆兼备型和资源导向型3种地域系统类型,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典型地域系统的人地矛盾问题辨析和定量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地系统优化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机制,形成了以下结论:(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呈现研究区域多尺度、研究手段多样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但系统性综合研究、基础性研究是薄弱环节,因此加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人地关系向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转变是对人地关系理论与认知的深化,强调了人地系统的整体性概念,能够将系统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研究中,为人地关系的综合集成系统研究提供基础。(2)人地关系互动演化的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在阻止因子s(0<s<r)和作用系数(0<<1)以及最大承载力K的条件下,人类活动强度在K/t r s至K/之间是维持人地关系协调的基本条件。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性要素,在索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尾效。(3)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人类活动、需求结构、区际关系、区域发展环境、区域管治措施是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的7个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地理环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的基础,人文地理环境是系统演变内在动力,人类活动是系统演变直接动力,需求结构是系统演变间接动力,区际关系是系统演变外部动力,区域发展环境是系统演变推动力,区域管制措施是系统演变调控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的内部作用、外部作用和整体作用机制。(4)1949年-至今时期内,山东省人地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相对协调阶段(1949-1978年)、矛盾凸显阶段(1979-2002年)、逐步协调阶段(2003年-至今)。山东省人地系统整体可持续性状态呈现部分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状态逐步改善,但资源环境约束性作用依然较强的特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供给与需求矛盾持续突出成为制约山东省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因素。(5)定量测度山东省1991-2012年人类活动强度和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响应度,山东省1991-2012年人类活动强度指数由0.410上升到0.819,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资源环境水平由0.736下降到0.537,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两者耦合度基本在0.959以上,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度由良好协调向高度协调演变。资源环境水平对人类活动强度响应具有对应性和连续性,始终表现出负响应特征,但胁迫效应幅度逐年缩小,回归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开发效率是造成响应度减小的最主要因素。(6)根据组合类型划分结果,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地级市空间格局来看,威海、青岛属于高水平协调型,枣庄、滨州、潍坊和泰安属于中等水平协调类型,日照、临沂、东营、烟台和德州属于低水平协调型,淄博、莱芜和济宁属于不协调型,聊城和菏泽属于勉强协调型;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县级市空间格局来看,鲁东、鲁中和鲁北地区县市的协调类型相对较好,但鲁南、鲁西地区县市特别是菏泽和临沂地区县市协调类型相对较差,区域之间协调类型差异较大。(7)选取生态脆弱型、海陆兼备型和资源导向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作为典型分析案例,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淡水资源先天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地主要矛盾,区域中部和西翼开发过度,而区域东翼和中部部分县市区人地关系相对协调;渔业生产中的结构性和深层次矛盾突出、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淡水资源不足等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存在的主要人地矛盾,人地关系的可持续性正在由一般可持续性向强可持续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流域环境问题严重等是西部隆起带人地主要矛盾,枣庄市人地系统的脆弱性基本介于0.208-0.377之间,属于较低强度的脆弱性水平。(8)在时间和空间角度下,人地关系研究的目标是协调人地关系,促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不断优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从“人”的生产力、需求力和调控力以及“地”的承载力、缓冲力和恢复力角度,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整体调控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地系统调控的区际协调机制以及适应性机制。在优化“人”与“地”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与作用强度、强化生态安全调控、优化“人”与“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结构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对策。论文在内容安排上包括8个部分:(1)第一部分:导言。从国际、国内和山东省3个层面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归纳总结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等。(2)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述评。梳理、总结与归纳国内外人地关系的相关研究特点与不足之处,展望总结人地关系的研究趋势。(3)第三部分: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分析人地关系的相关理论依据,梳理判断人地关系、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4)第四部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阐释人地关系演变的状态,分析地域系统演变的影响因素,构建系统演变作用机制。(5)第五部分:山东省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实证研究。划分山东省人地关系演变的阶段,综合评估山东省人地关系可持续性状态,解析山东省人地关系的演化过程和空间格局。(6)第六部分:典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矛盾解析与评估。辨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西部隆起带人地关系的主要矛盾,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评估研究区的人地关系可持续性状态。(7)第七部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路径。构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优化调控的整体思路,从“人”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地”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结构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人地关系优化路径。(8)第八部分: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论文的全面回顾与逻辑概括,提炼总结论文的基本结论,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其他文献
提出企业应建立一种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对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财务因素进行评估的同时,将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非财务因素也加以评估。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专
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 ,采用经典恒温加速实验方法 ,对甘露消毒颗粒剂进行稳定性实验研究 ,预测 t2 5℃0 .9为3.38a。
<正>PISA中表现最优秀的国家既不是最富有的国家,也没有在教育上分配更多资金。在教育中,正如在生活中其他所有事情一样,你付出什么便得到什么,对吗?不过,也正如在生活中其他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同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优质客户”这一资源,如今这一宝贵资源正变得越来越稀缺,有限的优质客户资源正在
纵览近些年来的移动学习相关研究,大多只重视对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而轻视了学习资源的建设,故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和技术的支持,对保证移动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向现代社会转型以来,人们对婚姻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离婚率不断攀升,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在单亲家庭中,女性为户主的单亲家庭占了绝大多数,其中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专业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中华
全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山东省实行自习不准讲课、节假日不准上课、物理课时大幅度减少(有原来的一周四到五节变为现在的一周两节到三节),在此状况下,对物理课堂的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
建立了一套测定高温高压下气体溶解度的实验装置,经检验准确可靠.利用此装置和平衡液相取样法,在25rC~350℃,2MPa~10MPa的温度和氢气压力范围内,测定了氢气在煤液化低温分离器油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