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都市郊区农村露天垃圾侵占和污染土地资源愈发严峻。而近年来,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也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2016年底,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出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农村露天垃圾土地污染将日益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土地资源保护为价值基点结合公地悲剧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上海市郊区Q区L镇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及实地调查和访谈方法对该镇的露天垃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首先对上海市Q区L镇垃圾治理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明确L镇垃圾治理及垃圾用地所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L镇下辖25个行政村及社区的主要干道及外围区域露天垃圾的堆放现状,包括垃圾堆放的类型,组成成分,分布特点,接着从政府管理部门及村民两方面对L镇垃圾治理现状体系,职能结构,治理模式,用地需求规划等进行深入调研。进而发现L镇露天垃圾有以下几大问题:一是露天垃圾侵占土地;二是露天垃圾处理违法占地;三是垃圾堆放点建设标准低污染风险大;四是村镇两级治理力度与现实治理需求相悖。 而造成露天垃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一是缺少法律及制度环境的支撑;二是垃圾处置土地规划体系的缺失与单一,造成各部门间用地的紊乱;三是垃圾日产量增长与设施用地配置不均之间的矛盾;四是基于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市场化以及所有权权能的模糊与缺位,致使公地悲剧;五是制度层面的减量化运动和垃圾“属地化”管理原则的诱发;另外土地生态保护意识的淡薄也助推了露天垃圾堆放。从而形成了规划体系不衔接,长效监管机制匮乏,基层政府执行力低效,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和村民意识缺乏的现状。 根据以上研究,文章提出以质为核心的城市化管理,完善土地规划体系,落实监督管理构建长效制度体系,设立有证资源回收点,完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套,加强管理部门及村民的思想意识和宣传教育,践行土地保护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