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保护视角下大都市郊区露天垃圾问题研究——以上海市Q区L镇为中心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zhouwe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都市郊区农村露天垃圾侵占和污染土地资源愈发严峻。而近年来,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也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2016年底,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出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农村露天垃圾土地污染将日益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土地资源保护为价值基点结合公地悲剧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上海市郊区Q区L镇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及实地调查和访谈方法对该镇的露天垃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首先对上海市Q区L镇垃圾治理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明确L镇垃圾治理及垃圾用地所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L镇下辖25个行政村及社区的主要干道及外围区域露天垃圾的堆放现状,包括垃圾堆放的类型,组成成分,分布特点,接着从政府管理部门及村民两方面对L镇垃圾治理现状体系,职能结构,治理模式,用地需求规划等进行深入调研。进而发现L镇露天垃圾有以下几大问题:一是露天垃圾侵占土地;二是露天垃圾处理违法占地;三是垃圾堆放点建设标准低污染风险大;四是村镇两级治理力度与现实治理需求相悖。  而造成露天垃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一是缺少法律及制度环境的支撑;二是垃圾处置土地规划体系的缺失与单一,造成各部门间用地的紊乱;三是垃圾日产量增长与设施用地配置不均之间的矛盾;四是基于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市场化以及所有权权能的模糊与缺位,致使公地悲剧;五是制度层面的减量化运动和垃圾“属地化”管理原则的诱发;另外土地生态保护意识的淡薄也助推了露天垃圾堆放。从而形成了规划体系不衔接,长效监管机制匮乏,基层政府执行力低效,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和村民意识缺乏的现状。  根据以上研究,文章提出以质为核心的城市化管理,完善土地规划体系,落实监督管理构建长效制度体系,设立有证资源回收点,完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套,加强管理部门及村民的思想意识和宣传教育,践行土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运行方式。接着探讨了地方政府介入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几个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检测价值.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症状程度,将轻症患者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家庭化”转移,随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是城市义务教育
目的:分析探讨在肝脏肿瘤影像诊断中应用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共计80例,就诊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给予患者螺旋CT检查,
目的:探究分析微小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汗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微小单孔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发展失调,严重阻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经过河南省多年的
农村地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一直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化养老的逐步发展,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逐渐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照护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