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多元视角下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协同供给机制构建——以上海市L镇为例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zlh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地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一直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化养老的逐步发展,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逐渐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照护为支撑的多元化失能老人供给体系,这一体系在农村地区也在逐步的推行,在不同区域呈现差异性。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照护能力的衰弱,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成为了最大的挑战,多元主体长期照护供给能否满足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以及如何完善农村地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供给体系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议题。  本文以上海市L镇为例,运用文献法、参与观察法、个案访谈法对农村地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进行实地调研。笔者对农村失能老人供给和失能老人的需求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供给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照护的压力,缓解失能老人身心负担,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在运行机制、供给主体以及服务供给等层面存在制约瓶颈,产生机制运行效率低、主体分工模糊、照护责任的推诿、服务难以有效的整合协同等多重困境,造成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多样化需求难以被有效满足。  本文从福利多元理论出发,结合协同理念提出构建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协同供给机制,从制度协同、主体协同、服务协同和信息协同四个方面实现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供给机制的高效运行,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供给体系,满足农村失能老人多样化需求。
其他文献
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运行方式。接着探讨了地方政府介入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几个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检测价值.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症状程度,将轻症患者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家庭化”转移,随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是城市义务教育
目的:分析探讨在肝脏肿瘤影像诊断中应用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共计80例,就诊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给予患者螺旋CT检查,
目的:探究分析微小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汗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微小单孔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发展失调,严重阻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经过河南省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