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手持终端中的H.323协议栈设计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IP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话系统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电路交换模式逐渐转向IP的分组交换模式,这已经成为了电信网络演进的主流方向。VoIP(VoiceoverIP)技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各种VoIP产品正大量的推向市场,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各种VoIP的协议标准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在这些标准中H.323协议最为成熟,市场占有率最高,并且适合于组建任何规模的IP电话网络。虽然目前H.323协议受到SIP的强烈冲击,但由于它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吸收了其它相关协议的优点(比如快速呼叫),并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标准,故仍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H.323协议将继续作为VoIP的工业标准而存在。 本文前两章介绍了VoIP的现状和H.323协议的标准结构,涉及到H.323协议的系统组成部分、各种呼叫信令协议和呼叫过程等方面。熟悉这些知识便于在应用H.323协议时对协议栈进行修改,定制和增强,使之符合具体的应用环境。第三章讲述了这种基于H.323的多媒体手持终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ARM和DSP为核心,将802.11b无线局域网和H.323协议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来实现VoIP和无线接入Internet等功能,故同时具有这两种技术的优点;第四章介绍了在开发该终端和H.323协议栈时用到的一种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Nucleus,特别介绍了基于它的内核和它的TCP/IP模块。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H.323协议栈的详细设计过程,具体包括H.323协议栈的各个子协议、RAS、Q.931和H.245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这也是本论文的工作重点所在。本章除了谈到各个模块的数据结构和模块之间的接口的设计外,还描述了各个模块间消息的流动和处理机制,叙述了完整的协议栈的初始化过程及各层协议呼叫流程图。最后为了测试协议栈的正确性,利用上面的协议栈完成一个简单的终端呼叫应用程序。程序测试证明,本文设计的H.323协议栈能完成完整的H.323呼叫流程。
其他文献
本文对MIMO信道下的WCDMA与HSDPA双系统、语音数据双业务共存情况进行仿真,统计容量损失与吞吐率,以寻求系统共存时最优化的条件。仿真采用抓拍机制,相当于采用快照技术采集实际
无线自组网作为一种无中心的分布式网络现在应用越来越广泛,传输的业务也由原来的低速率短消息业务逐渐向多媒体应用方向发展。因特网中原有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本论文将从经典的TC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入手,致力于TCP拥塞控制算法性能评估和综合业务质量评估等问题的探讨,并就当前研究热点概括介绍无线环境中TCP的改善方案。 本论文从T
本文对差分跳频技术及差分跳频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重点研究了差分跳频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算法。  本文对差分跳频系统和传统跳频系统进行了比较,并应用MATLAB和VC进行
图像测量技术在传统测量中引入了电学、光学、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学科知识,形成了一种更加方便、精确、自动化及高效的新型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它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