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诗学的深层律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白华和郭沫若同为现代文坛的两大巨匠,两人不论是在人格个性,还是在学术成就领域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差异很大的两位先驱却是至交的好友。本文试图以两人交往的文缘为切入点,对两人的性格、风格、追求、思想及成就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挖掘两人在生命本质的深层所存在的共同之处。全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宗白华和郭沫若最初的交往入手,概括他们交往的表现,即具体体现在宗白华发表郭沫若的诗歌,郭沫若和宗白华之间因探讨诗歌而通信,在通信中田汉的加入形成三人之行。同时,分析宗白华和郭沫若交往的原因。认为,他们的交往一方面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公共平台;另一方面,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学底蕴。第二部分分别阐释了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和郭沫若的生命诗学观,并探讨了二者存在的相同及相异之处。文章认为,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和郭沫若的生命诗学观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融会中西的哲学基础、超越时空的宇宙意识、创造不息的生命律动四点上。相异之处具体体现在他们平常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诗歌的具体创作中。第三部分论述了宗白华和郭沫若在后期的交往。文章认为,宗白华和郭沫若因不同的个性追求,人生选择走向了相异的两条人生道路。宗白华走的是学问人生路,强调他淡泊名利的理想;郭沫若走的是政治人生路,强调他社会功利的追求。虽然两人不同道,后期交往也很少,但友谊的花朵在宗白华和郭沫若的心中一直常开不败。总之,在宗白华和郭沫若的身上,都倾注着一种对生命的关注。这种关注在两人交往密切时显性表现出来,交往淡泊时,隐蕴于他们的心中。在宗白华和郭沫若的内心深处,都有着生命的共鸣和律动,这是两人能终生为友的内在原因。
其他文献
2012年10月1日零时,江苏省交通运输业开始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中国外运长江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开出了第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标志着"营改增"试点工作成功启动。本文从
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鱼》,把道德寓意和个人信念糅合在一起,诗中的“鱼”不仅仅可看作是一条普通的鱼,她是自然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主义观点。
目的对孕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对助产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4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基本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
目的探讨老年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102例H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痰培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共检出HCAP致病菌103株,分析得出老
恩师许润三教授从医60余年,在中医内科、中医妇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于妇科疑难病的治疗有许多独特见解。他遣方用药犹如用兵,药少力专,配伍精当。善用一些有毒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家群生存状态研究,尝试把桂林文化城戏剧家群的生存状态放到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同时广泛吸收海内外中国现代戏剧研究和抗战文化研
本论文所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词话考略、《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版本考证、《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版本与弹词的关系、结语。词话是中国说唱文学研究链条中十分重要的
本文试图从日常叙事的角度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整体把握,旨在揭示她在现代叙事上所呈现出的独特景观。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论部分,是对张爱玲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意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