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及其在中尺度暴雨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监测强对流天气中尺度风场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一般只有单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数据,因此从单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出发进行反演技术的研究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所探测到的风场信息存在噪声、缺测和速度模糊等问题对多普勒雷达资料的使用带来很大不便,本文首先通过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技术(K-邻域频数法)对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优化,消除了多普勒雷达资料中的噪声、奇点和缺测,并对径向速度数据中存在的速度模糊现象进行了恢复,得到较好的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分法思想采用准四维变分方法对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进行反演,首先将直角坐标系网格点速度内差到雷达测点,然后应用差值得到的背景场及最优化方法和共轭方程理论极小化约束泛函J,利用速度迭代不断更新速度场直到停止反演得到最终的三维风场。依据此方法本文反演和分析了2007年7月7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中尺度暴雨过程。通过分析反演出的三维风场结构及相应计算出的物理诊断量,初步揭示了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和降水的特征,并通过与WRF模式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对其进行了检验,得到相当一致的结果,说明应用此方法反演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的结果是可信的,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ERSST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观测资料,对北半球秋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TRMM3842和Quikscat对南海季风区的大气2-8天短周期振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8天短周期振荡活跃于夏季风爆发前的4月末,一直持续至夏季风撤退的10
本文采用1950~2000年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
本研究运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建立在随系统移动的准拉格朗日—球—P—柱坐标系上的涡旋切向平均径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对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登陆
本文利用2004年5-6月国家气象中心中期预报模式T213模式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基于MOS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并使用卡尔曼滤波校订技术和集成预报方法研究了改进客观定量温度预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适合上海市区道路、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源排放中PM10的排放量估算方法。通过大量实地监测、对比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一系列有区域代表性的排放系数,以此进
基于TIGGE资料,采用均方根误差分别对ECMWF、JMA、NCEP和UKMO四个中心的地面气温集合预报资料的集合平均结果进行评估,比较各中心预报效果。然后利用多模式集合平均、超级集合
在原始方程模式中用观测分析场做初值作预报时,需要用初始化过程来对初始状态进行修正来阻止激发重力惯性振荡。1992年Lynch等提出的数字滤波初始化技术(DFI)已广泛应用于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