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季风区2-8天短周期振荡特征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mi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TRMM3842和Quikscat对南海季风区的大气2-8天短周期振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8天短周期振荡活跃于夏季风爆发前的4月末,一直持续至夏季风撤退的10月,并表现出一种不连续的特征,其受南海季风活动所调制,与季风的中断、活跃等活动紧密相关;2-8天振荡有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在ElNino年,短周期振荡在夏季风时期很活跃,而在LaNina年,短周期振荡不仅在夏季风爆发时期活跃,甚至在夏季风撤退后仍然活跃。另外短周期振荡在ElNino年明显强于LaNina年;2-8天振荡与10-20天振荡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30-60天振荡呈负相关关系;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以前,短周期振荡主要以向南传播为主,间或有较弱的向北方向的传播;季风爆发后,短周期振荡以较一致的北传为主;经向传播上,季风爆发前后2-8天振荡都表现出较一致的向西传的特征,这种传播特征不仅与季风爆发时期西风中心的移动有关,也与副高的位置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2008年4月~2008年7月黄山大气气溶胶、CCN和雾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了雾天和非雾天气溶胶颗粒物分布特点。此外,本
局地经向环流模式中必须将构成水平环流的经向风分量(vHC)和纬向环流的垂直分量(ωZC)作为已知量处理,旧方案选用地转风近似估算该已知量VHC和ωZC,这将模式的有效模拟范围限制
利用1951~2006年中国448站夏季降水和冬季温度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和冬季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分区,并从水汽输送和高低层环流的变化角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新途径、新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不可避免地也
利用1951-2006年北极涛动(AO)指数序列、NCEP/NCAR再分析月资料和我国160站气温资料,分析不同时间尺度AO冬、夏季模态和结构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年际尺度AO的结构特征及相关大气
《伊犁日报》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凝聚力量、动员各族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伊犁日报社有《
我公司生产的双齿辊破碎机主要用在选煤厂和选矿厂,尤其在选煤厂应用较广。随着破碎机在市场中的推广,个别用户反映该型破碎机在使用几年之后,出料控制结构失 The double-to
由于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对华南旱涝有重要影响,过往关于华南前汛期暴雨的研究又主要以个例分析为主,且多针对季风暴雨,故本文利用测站和再分析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和动力诊断,研
中国中东部是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Thickness,AOT)的显著大值区,但是对流层中的气溶胶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较短,其特性有极大的时空变率,因此给气溶胶的测量带来了困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ERSST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观测资料,对北半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