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普门品》的流传与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音普门品》是中国救难观音信仰的基础经典,而救难观音信仰又是中国观音信仰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观音普门品》在历史上译出流通并保存至今的有三个重要版本,三者分别在西晋、后秦和隋初时译出。《观音普门品》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数次译出并广泛流传,反映了那个时代对观音慈悲救难信仰的现实需求。随同《观音普门品》的传入中国社会所引起的诵读经文的极大热情,既是印度观音信仰盛行中土的明证也是表明当时观音信仰就已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适应中国社会的特点。在南北朝时期数量众多的观音灵验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像观音菩萨这样一位慈悲救难的神灵不但填补了中国传统信仰的缺失,也确定了后世中国文化中观音形象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本文第一部分讨论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以及其中《光世音菩萨普门品》单本别行,这是观音信仰在中土的初次输入,它不但预示着其后世的盛行,也基本确定了观音救难信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第二部分围绕后秦弘始年间一代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传译活动展开论述,罗什的的个人声望、译文品质以及身边僧团的影响等等因素都为《观世音普门品》在社会上空前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罗什译本较之法护译本的优越性使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不但成为后世救难信仰的代表,也让“观世音”的名号彻底深入人心。第三个部分讨论了罗什之后《普门品》与观音信仰几百年间的发展与影响,一个显著的结果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救难类、净土类、华严类、般若类、授记类等观音信仰及与之相关的佛经大部分译介进入中土,和这个结果相呼应的是中土社会民众不论僧俗、贵贱都重视甚至神圣化《普门品》的行为,而此类行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在文化上的表现一是推动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二是深刻影响中国文学气质与中国人的精神追求。第四部分研究了隋译《普门品》的一些独特特点,并分析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与经典在唐朝观音信仰活动中的地位与价值。通过系统研究《观音普门品》在两晋南北朝社会中的所有表现我们可以发现:从历史文化发展的宏观角度而言《普门品》深入的参与了中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个人心灵的微观角度而言《普门品》为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人们带去了温暖的心灵慰藉,而于中国佛教自身发展而言,《普门品》在两晋南北朝流传的事实不但体现了后世中国佛教慈悲、度人的发展脉络,也以其自身的特质为后世佛教菩萨形象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惊人的感召力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文简称《概论》)(2010年修订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教学设计进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地开展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文章试图通过中西比较发现并建构中国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本文从二元视角展开中西建筑美学的比较研究,提出
在人工规划型城市肌理中,欧美城市的街道界面多为整齐平直,而中国则多为凹凸错落。规划法规的不同是直接原因,而更为根本的则是中西不同的建筑文化传统。西方的小街廓及重视
文章以李立作为教师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为切入点,结合近期完成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过程,展示其作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年轻建筑师的生存工作状态,表达其对地域文化、场所特质、
长距离、大埋深已成为未来隧洞工程的新特点,其中突涌水问题是制约此类工程开挖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陕西省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长81.8 km,最大埋深2 000 m,地质构造
随着世界范围内高速、重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轮轨系统间动力作用不断加剧,轨道各零部件的变形失效明显加快。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作为板式轨道关键结构层,主要起到支承、缓
实联水上大楼是西扎在中国的第一个建筑作品,文章结合对西扎建筑思想与创作手法的理解,对这座建筑从形式与空间等角度进行了解读。
自企业文化理论兴起,学者便开始对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其中不乏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根据各
沙枣在我国西北地区生长面积较大,果实富含多酚、糖类、黄酮、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论文以沙枣果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超声波辅
在“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提出将攀枝花市打造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战略构想,足以说明攀枝花对于攀西经济区、四川省和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本文分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