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链球菌病是分布范围极广的猪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它不仅可引起猪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关节炎等症状,也可以传染给人,导致人感染并死亡,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应用抗菌药物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时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支原体有广谱的抗菌活性,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不仅在人医临床上作为一线用药或联合用药制剂,而且在兽医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亦可作为青霉素类的替代药物,兽医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有红霉素、泰乐菌素等,对治疗猪链球菌有良好的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均报道猪链球菌对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表型,从而对该病的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猪链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包括ermA, ermB, ermC, mefA以及23S rRNA和/或核糖体蛋白突变引起的耐药,其中最常见的是ermB基因编码的内在型(cMLSB)耐药。本试验从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猪场采集鼻腔棉拭子,采用传统的病原分离方法如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分群等,分离鉴定了猪链球菌28株;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性,筛选耐药菌株,并通过双纸片扩散法确定其耐药表型。大环内酯类对猪链球菌分离株的MIC范围0.25 ~ >64μg/ml,红霉素、阿奇霉素和泰乐菌素耐药率分别为92.8%、92.8%和89.3%,其中,MIC> 64μg/ml的高水平耐药株分别高达84.6%、84.6%和100%,以内在型耐药表型(cMLSB)为主。猪链球菌分离株对兽医临床常用的其他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为35.7% ~100%,耐药率低于50%的只有氯霉素和环丙沙星,且均为3耐~ 9耐的多重耐药株。揭示了本地区猪链球菌耐药的严重性。通过PCR方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扩增耐药基因erm(ermA, ermB, ermC)及mefA/E。ermA基因检出率57.1%,ermB基因检出率92.8%,同时含有ermA和ermB基因的菌株占53.6%,没有检测到ermC和mefA/E基因,部分扩增的erm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猪链球菌分离株ermA, ermB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的erm基因、转座子、质粒等具有高度的同源性,ermA基因的同源性为83%~100%,ermB基因的同源性为98%~100%,提示猪链球菌与人源及其他动物源型细菌的erm基因可能存在广泛的交换。ermA氨基酸序列与参照序列(X03216.1)相比突变点较多,有11株猪链球菌的ermA氨基酸序列在34个位点处共同发生了改变;ermB氨基酸序列与参照序列(AY183117.1)相比突变点较少,有7株猪链球菌ermB氨基酸序列与参照序列完全一致,其余19株分别含有1~3个突变位点。说明东北地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为抗生素作用靶位的甲基化,由甲基化酶基因ermA和/或ermB介导,ermA基因序列间变异较大,突变点较多,ermB基因序列相对保守稳定,该耐药基因常定位于可转移载体(转座子、整合子、质粒等)上,可在不同种属细菌间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