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俚语的社会功能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俚语是学生在校园口语交际中创造并使用的非正式惯用语。由于学生经济的不独立、身份的临时性,以及年龄的不成熟等因素,学生在主流社会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属于社会边缘群体。因此,他们通过创造并使用校园俚语这一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校园俚语,很多学者从语言特点、校园俚语的使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校园俚语的限制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已有一定成果,但鲜有对其社会功能的关注。因此,基于语法隐喻、人际功能和语域等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校园俚语的社会功能的分析框架。第一功能是校园俚语表达学生的情感。校园俚语在表达情感过程中表现出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或不一致性,我们称为一致性表达方式与隐喻性表达方式。一致性表达方式即积极词汇表达积极情感,消极词汇表达消极情感。在积极情感中,主要分为表达喜爱、对个性和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三种情感。在消极情感中,主要分为表达不满、遗憾以及迷茫三种情感。隐喻性表达方式即消极词汇表达积极情感,积极词汇表达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包括表达崇敬以及亲密之意的情感。在消极情感中,主要分为表达不满、讨厌、嘲笑以及轻视四种情感。第二功能是校园俚语建构学生的身份,主要分为建构集体身份和社会身份。社会身份主要分为强化社会关系和疏远社会关系。强化社会关系是由扩大共聚量以及减少权势量两部分组成。疏远社会关系是由减少共聚量和增加权势量两部分组成。校园俚语还可以调节人际关系。校园俚语作为在校园口语交际中使用的独特的语言形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起到调节自我的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提高群体内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校园俚语存在语言形式不规范及表意消极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利用规范和积极的校园俚语来引导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以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建立及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他文献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的代表作品,书中涉及天道阴阳、等级制度、治国之道、宗庙祭祀等多个方面,其词汇容量大、涉及面广,反映了这一时期词汇发展变化的特点,对上古汉语史
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了一段时间汉语,汉字、词语和语法规则也掌握了不少,但是遇见一些看似简单的口语习用语有时却无法知道其确切含义
总结了笔者多年从事风景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讨论了风景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从建筑教育中对待城市及景观的态度论及建筑师的自然观,继而从风景建筑选址、场所感营造、地形地
本文认为,传统的审美活动(包括80年代)关注人的精神、思想的提升。与之相比,90审美活动发生了变异,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感性欲望,呈现出世俗化的取向。 第一部分描述了90
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体系对于环境规划的实施绩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有效地开展环境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总结国内外关于环境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重点概述了对比分析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建构了以真实性、正当性及真诚性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课例分析和文献分析,明确了当前师生交往失效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固有的
通过对暴雨灾害重大气象服务的流程梳理,开展影响暴雨气象服务效益的主、次、子因子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各种数理方法。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及其对服务效益的贡献系数,建立起简易而适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无所不在的,它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民族,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不同,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往往存在差异。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的
相互结构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不同语言往往选择不同的成分来充当相互标记。汉语的相互标记一般被认为是副词“相互/互相”,有无相互标记的句子在论元实现、语义指谓等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健康相关问题。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以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为主要亚型。虽然近年来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已有较大进展,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导致预后未见显著改善,5年生存率低于30%,主要原因是食管癌在早期阶段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